[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复合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2246.0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0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莫秀梅;陈若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50 | 分类号: | A61L27/50;A61L27/26;D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复合 疝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疝气补片材料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复合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俗称“疝气”。腹外疝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学者推测,中国腹外疝每年发病人数可能超过200万,而治愈腹外疝的唯一方法是手术。手术方法从过去的张力修补手术已经发展到现在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腹腔镜下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传统的疝修补术强行将组织缝合在一起,缝合处的张力较高,有一定的疼痛感而且复发率较高,术后活动能力差,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疝气修补手术,现在已经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因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效果明显比传统手术好,在临床上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术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也使疝气修补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疝修补材料。同时,术后感染也是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材料降解性差,大多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疝气补片材料的设计不仅要在结构上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结构与功能解决材料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问题,而且还应在力学上保证修补补位的张力达到正常人体软组织的能力。因此从结构和功能上构建疝气修补材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领域。但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不能为神经组织生长提供所需的生物信号,同时亲水性较差,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生长。然而,静电纺技术可以结合二者优点,既能使支架材料具有较高且符合人体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又能为组织生长提供生物信号,促进细胞的粘附、增值和分化,从而满足人体软组织的需要。
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活性蛋白,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对细胞和机体无毒,不会或较少引起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静电纺是一种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将聚合物制备成纳米纤维的技术,由于它的多功能性和高效性,静电纺已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功能纳米纤维。电纺纳米纤维膜具有许多显著地特性,如较大的比表面积,纳米尺寸的孔径,灵活的物理/化学改性等。因其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已被应用于医药,生物技术,过滤,膜技术,功能纺织品,传感器,能源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复合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旨在通过制备出一种静电纺可降解聚酯疝气修补材料,最终的目标是可以提供一个理想的结构去替代天然的细胞质基质。因纳米纤维膜具有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可以诱导纤维细胞粘附到真皮层,并产生一些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和细胞因子等,从而修复受损组织。并应用于疝气的治疗。
本发明的一种人工复合疝气补片,所述疝气补片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胶原复合的纳米纤维材料。
所述胶原为鱼胶原。
本发明的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复合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胶原溶于溶剂中,配置得到混合溶液;
(2)将纯胶原溶液溶剂中,得到纯胶原溶液;
(3)将上述混合溶液、纯胶原溶液作为纺丝液进行共轭静电纺丝,即得。
所述步骤(1)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胶原的质量比为(58-62):(38-42)。
优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胶原的质量比为60:40。
所述步骤(1)、(2)中溶剂均为六氟异丙醇(纯度为99%)。
所述步骤(1)中混合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8%-12%。
优选混合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
步骤(1)中量分别取10ml混合溶液于一个注射器内,再取20ml混合溶液于另一个注射器内。
所述步骤(2)中纯胶原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8%-12%。优选纯胶原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
步骤(2)中量取10ml纯胶原溶液于注射器内。
所述步骤(3)中共轭静电纺丝具体为:纺丝环境温度为20-25℃,转滚接收转速1200-1400rpm,共轭纺丝机两侧分别加混合溶液和纯胶原溶液,设置纺丝电压为12-16kV,针头与接收转滚之间的距离为12-15cm,推进泵的推进速度为0.10-0.15mm/h,先将混合溶液进行纺丝,制备单一组分层,然后纯胶原溶液继续纺丝,制备双组分层,直到全部溶液纺丝结束,得到材料。
优选纺丝环境温度为25℃。
步骤(2)中共轭纺丝结束后,需经过真空55-60℃干燥处理120-1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2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