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9823.0 | 申请日: | 201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漪沦;朱晓明;刘卫华;张红;刘月明;马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26 | 分类号: | A61L15/2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地址: | 610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纱布 作为 创面 敷料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的用途。本发明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因其材质特点,结合厚度与网眼孔径设计,使其能够与创面紧密贴附,利于创面渗出的血液、脓液等通畅地排出,避免积液、积血或积脓,同时也兼顾创面保湿效果,避免创面干燥;因此,本发明适应各种创伤伤口与创面、手术切口等的换药处理,均具有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特别对于烧伤创面、感染创面、糖尿病足创面等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本发明聚酰胺纱布用于II度烧(烫)伤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时,换药所引起的疼痛感较轻,能够提高患者换药的适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的用途,属于医疗材料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创面愈合是机体对外界损伤的一个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应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可保持创面湿润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但不同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明确。
深度烧伤后患者的体表常留有大面积的创面,创面的愈合是机体对外界损伤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也是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前提。烧伤所造成的创面在植皮手术后进行敷料的覆盖能够减少皮片间隙的裸露,并有助于机体内部水电解质、蛋白质及热量的保存。但不同材质的敷料对于创面的愈合作用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创面所处不同微环境中,其愈合作用的不同也引起了众多临床医师的关注。近年来聚酰胺薄纱作为Meek皮片的载体、移植支撑及创面覆盖物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有关聚酰胺薄纱是否能够促进创面愈合的报道还较少。文献报道使用聚酰胺薄纱(荷兰Humeca BV公司生产)用于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愈合(曹程程,等,不同敷料对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愈合情况的影响对比,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6月第22卷第11期),将聚酰胺纱布于用于其它创面以及对聚酰胺的进一步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的用途。
所述聚酰胺纱布的经密度为230~250根/10cm、纬密度为200~230根/10cm、纱直径为20~25微米。所述聚酰胺纱布的孔大小为20×104~35×104平方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创面为烧烫伤创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烧烫伤创面为II度烧烫伤创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创面为糖尿病足创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创面为中厚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创面为浅表创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浅表创面包括四肢外伤、手术切口、脓肿或窦道形成的创面。
本发明聚酰胺纱布作为创面敷料,因其材质特点,结合厚度与网眼孔径设计,使其能够与创面紧密贴附,利于创面渗出的血液、脓液等通畅地排出,避免积液、积血或积脓,同时也兼顾创面保湿效果,避免创面干燥;因此,本发明适应各种创伤伤口与创面、手术切口等的换药处理,均具有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特别对于烧伤创面、感染创面、糖尿病足创面等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本发明聚酰胺纱布用于II度烧(烫)伤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时,换药所引起的疼痛感较轻,能够提高患者换药的适从性。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聚酰胺纱布的红外图谱。
图2为本发明聚酰胺纱布的产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医学院,未经成都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