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9196.0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芝;安玉;谭洪新;陈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鳗鲡 投喂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集约化水产养殖活动中投喂饵料的20-25%的蛋白质转换成鱼肉,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对水产养殖用水的固液分离去除大部分残饵粪便、生物过滤将氨氮通过亚硝酸盐转成硝酸盐等处理方式而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由固液分离装置排出的尾排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残饵粪便。研究表明,年产1000kg的循环水养殖场,每年产生约375kg的固体颗粒废弃物(干重)。所以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系统中固体颗粒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是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零污染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生物絮凝技术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废水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充分搅拌、供氧和适宜的C:N(15-20)条件下,生物絮凝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无机氮同化过程,将残饵和粪便及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盐转化成细菌物质,形成颗粒群聚体(常被称为生物絮凝体),可以被滤食性、杂食性鱼类和虾直接摄取,也可以沉淀、过滤等方式进行收集,干燥后作为颗粒饲料的组分。其意义在于可以降低水处理的成本,并实现废物的二次利用,降低饲料成本。
生物絮团作为养殖动物的微生物蛋白来源,从营养学的角度,主要优点在于其生物活性。因此,干燥后制作颗粒饲料对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制作成本也需加以考虑。直接投喂也仅可适用于滤食性和杂食性的养殖动物,限制了其利用范围。
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饲料蛋白不低于45%,投喂时把鳗粉混成面团状,饲料失散比投喂颗粒饲料要明显,所以鳗鲡养殖的饲料系数一般在1.3以上,而其剩余的残饵粪便中粗蛋白的含量可以达到30%。
中国专利申请201110231065.3公开了一种花鳗鲡养殖方法,在池塘设置“休息床”。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70352.5公开了一种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利用生物法修复技术三级净化。中国专利申请201620490500.2公开了一种花鳗鲡室内养殖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鳗鲡饲料的多级利用方式,同时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鳗鲡的养殖方法,在配有固液分离装置、生物过滤器、供氧装置和控温装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花鳗鲡,收集固液分离装置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利用好氧悬浮技术将固体废弃物生产成生物絮凝体,沉淀、浓缩后,加入鳗鱼商品饲料中,制成面团状的混合料投喂。
生物絮凝体的添加量为鳗鱼商品饲料干重的10%。
每日投喂两次面团状的混合料,每次按照花鳗鲡体重的2-3%投喂。
花鳗鲡养殖过程中pH值7.0-7.5,水温28℃-30℃,溶解氧6mg/L以上,总氨氮在2mg/L以下,亚硝氮在0.5mg/L以下,硝酸盐在20mg/L以下。
所述的鳗鱼商品饲料中粗蛋白质≥48%。
将固体废弃物生产成生物絮凝体的方法为:将固体废弃物注入悬浮式生物反应器中,待生物反应器的亚硝氮稳定在1mg/L以下,生物絮凝体中粗蛋白含量稳定在30%以上,视为生物絮凝体培养成熟。
生物絮凝体培养过程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维持在5000-5500mg/L,溶解氧维持在5mg/L以上,pH维持在7.0以上,DOC/TAN维持在15以上。
所述的生物过滤器以自养硝化过程为主。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固液分离装置中排放的残饵和粪便生产生物絮凝体,直接和鳗鱼粉混合投喂,无需经过加工、干燥等处理,既保留了生物絮凝体中的微生物活性,也简化了工艺。
2、投喂比例为干重的10%。如果太高,则会影响鳗鲡的摄食和生长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配有固液分离装置、以自养硝化过程为主的生物过滤器、供氧装置和控温装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密度养殖花鳗鲡,将固液分离装置中排放的以残饵、粪便为主的反冲水收集沉淀,利用好氧悬浮技术将收集的残饵和粪便生产成生物絮团,沉淀,浓缩,直接加入鳗鱼粉中,制成面团状投喂。
具体为:
1.絮体培养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生态无公害海水动物池塘养殖方法及养殖池塘
- 下一篇:一种鱼虾混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