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6986.5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5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仲乃琴;钞亚鹏;杨敬;张国青;赵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刘国伟;武玉琴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藏 菌株 微生物中心 芽抱杆菌 芽孢杆菌 黑痣病 马铃薯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特基拉芽抱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菌株T12‑1,已于2016年9月23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033。该菌株具有马铃薯黑痣病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用于制备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菌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在马铃薯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症状表现在首先在近地面处产生红褐色长形病斑,后逐渐扩大,茎基部周围变黑而表皮腐烂。叶片逐渐枯黄卷曲,植株易倾斜倒伏死亡。地下块茎发病多以芽眼为中心,生成褐色病斑,其后干腐或疮痂状龟裂,薯块小而不光滑。温度低湿度大时,病株表面着生白色霉状物,造成部分死亡。
马铃薯黑痣病属真菌病害,病原为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核在病株茎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菌丝,直接浸染幼苗。
常规的防治方法有:增施有机肥,调节好温湿度,加强管理,提高土壤通透性,以提高植株抗性。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用生石灰消毒。喷布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特异抑制这些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减少发病的效果。生物防治的优点在用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且具有较好的专一性,对土壤中其它益生菌一般影响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tequilensis)菌株T12-1。
本发明所提供的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菌株T12-1,已于2016年9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为: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13033,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特基拉芽抱杆菌。
附图说明:
图1特基拉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3.2888的抑菌效果图
图2特基拉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3.2871的抑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菌种从北京香山地区树林采集图样,分离鉴定而得。
菌株的形状为:菌体杆状,1.5x3.0-0.6x0.9,好氧,产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菌落白色,有皱褶,无光泽,边缘不整齐。
细菌菌株鉴定方法:16srRNA基因序列(序列表中SEQ ID NO.1)分析,经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
细菌培养方法:
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上活化3次。然后取1环于50ml马铃薯液体培养基,28℃,摇床培养2天。发酵液经12,000r/min离心1min钟后,弃上清,沉淀悬浮于同体积的无菌水中,制备细胞悬液。
菌种用途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