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多极标测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7497.3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楚武;邹波;朱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2 | 分类号: | A61B5/04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远端段 多极 管体 电极导线 管径 近端 远端 静脉 心脏 电生理活动 电极连接 管体内部 管体外部 支撑管体 冠状窦 左心室 电极 衬芯 左室 左心 室外 | ||
本发明涉及心脏标测导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多极标测导管,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外部设置有用于标测的电极,所述管体内部穿设有电极导线和用于支撑管体的衬芯,所述电极导线与所述电极连接;其用于心脏内的标测,所述管体的远端段呈锥形且具备远端和近端,管体的远端段的远端管径小于所述远端段的近端管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沿冠状窦到达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并精确标测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的微型多极标测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脏标测导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多极标测导管。
背景技术
标测导管常被用于刺激和标测心脏中的电生理活动。
标测时通常直接放入到预期被测组织附近,根据心脏解剖结构,右心室右心房通常可以通过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将标测导管放入待测组织附近,左心房可以通过房间隔穿刺进入,然而左心室需经主动脉逆行进入标测心室内电生理活动,但该方法操作较苦难且左心室心外膜电生理传导信号仍无法精确标测。
目前已知及常用标测左心室的方法是将标测导管经冠状窦口放入冠状窦,但该方法只能初略的检测左心室(或/和左心房)的电生理活动,无法精确标测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因此亟需一种微型多极标测导管能沿冠状窦到达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以对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精确的标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沿冠状窦到达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并精确标测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的微型多极标测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多极标测导管,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备远端段,所述管体的远端段外部设置有用于标测的电极,所述管体内部穿设有电极导线和用于支撑管体的衬芯,所述电极导线与所述电极连接;
其用于心脏内的标测,所述管体的远端段呈锥形且具备远端和近端,管体的远端段的远端管径小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段的近端管径。
所述管体的远端段呈锥形设置,向管体的远端段的远端延伸的过程中,管体的远端段的直径可以越来越小,现有技术中常用标测左心室的方法是将标测导管经冠状窦口放入冠状窦,所以现有的导管管体都没有突出锥形结构,其圆柱形的结构可以做到足够细(内部有衬芯、导线等材料)进入冠状窦口,但是该方法只能初略的检测左心室(或/和左心房)的电生理活动,无法精确标测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在手术过程中心脏可能出现的震颤原因有一定几率是左心室外膜处产生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医生无法知晓,则患者易出现生命危险,现在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标测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把带标测电极的导管沿冠状窦到达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进行标测,但是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相比冠状窦口要细小很多,现有的管体无法到达,所以本申请采用管体呈锥形的设置方式(至少管体的远端段呈锥形的设置方式),使管体的远端段越靠近最远端越细,从而能够满足到达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的要求,从而能够精确标测左心室外膜与左心室电生理活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管体远端安装有呈锥形的且具备远端和近端的防损伤结构,所述防损伤结构外沿轮廓和管体外表面平滑过渡,所述防损伤结构的近端管径大于防损伤结构的远端管径,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是心脏中几乎最为脆弱的部分,防损伤结构的设置可以使管体在伸入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的过程中防止损伤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防损伤结构也锥形设置,同时变径方向和管体的一致,且外沿轮廓和管体外表面平滑过渡,能够使标测导管的整体外表面更平滑规整,有效防止损伤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同时管体的变径特征在防损伤结构上也得以延续,在起到防止损伤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的作用下也同时兼顾了管体的变径职能,能够更好地伸入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损伤结构远端的头部设置为圆弧曲面,去掉任何可能造成损伤的棱角,更好地防止标测导管损伤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7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