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及使用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07268.1 申请日: 2017-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6759771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发明(设计)人: 任苇;孙小沛;杨珂;何小敏;卜英;李超;李洋;刘晶晶;彭睿哲;王倩;霍天浪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3F1/00 分类号: E03F1/00;E03F3/04;E03F5/14
代理公司: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108 代理人: 何锐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功能 雨水管 设施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雨水管控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在雨季都饱受洪涝灾害的困扰。一方面城市雨水灾害频发,威胁城市安全。另一方面,大多数城市水资源短缺。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展促使地表径流增大,从而加重城市水系污染。城市面临着缺水、洪水泛滥、水污染三重考验,仅靠单一的调水、排水、净水工程难以实现城市雨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城市雨水管控,合理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外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Discharge System,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等。而我国雨水管控方面的研究及实践起步较晚,借鉴发达国建经验,调蓄池、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等低影响雨水管控设施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大多功能相对单一,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问题,已有“一种集、蓄、排一体化雨洪截滞涵及雨水资源化方法”(专利申请号:2016105952306)的研究,该雨水资源化设施及方法集多功能一体,适用于泥沙较少,不容易产生淤积且暴雨频次相对较小的城市,而对于泥沙多,暴雨频发的城市,若无除淤设备,则容易发生淤堵,影响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本发明结合城市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在“一种集、蓄、排一体化雨洪截滞涵及雨水资源化方法”(专利申请号:2016105952306)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研究,建立可除淤的多功能低影响雨水管控设施,为城市雨水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频发及现有的雨水管控设施自身淤泥堵塞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包括凸型截流暗涵和生态林,所述凸型截流暗涵设于地面下,所述生态林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所述生态林设于凸型截流暗涵的两侧水平段上方,所述生态林与凸型截流暗涵相通,所述凸型截流暗涵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凸型截流暗涵底部设有除淤装置。

所述凸型截流暗涵包括水平段的蓄水区和垂直段的溢流区。

所述溢流区顶部设有格栅,所述蓄水区内间隔布置有溢流板,所述每个溢流板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每个溢流板上游设有除淤装置,所述溢流板长度与凸型截流暗涵的水平段长度相同,高度与蓄水区高度相同。

所述生态林地上部分为由动植物层组成的滞留区,地下部分由上至下分别为过滤区、渗透区及排水区,所述排水区上层为透水土工布,下层通过排水管与凸型截流暗涵水平段的蓄水区相通。

所述除淤装置包括设于凸型截流暗涵底部中间的落淤池和设于落淤池内的提淤箱。

所述凸型截流暗涵底板分为三部分,两侧为坡降区,从两侧向中间的坡降比为1%,中间为平缓区,沿水流方向比降为1‰。

所述凸型截流暗涵顶部高于两侧生态林滞留区底部20~50cm。

所述过滤区由厚度为40~80cm的土壤组成,所述渗透区由砂砾石组成,厚度为15~25 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的使用方法,将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置于山脚下,位于山体与城市之间,凸型截流暗涵5设于地面下,一侧生态林与山脚相接。

所述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环山体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低影响开发:采用生态复合型暗涵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高程,节约流域场地资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结合自然生态的方式实现设施功能,该雨水管控设施从自身建设及设施功能两个角度出发,维护城市4自然水文特征,减小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2、多功能一体化:结合不同城市4低影响雨水系统规划需求,以径流总量控制为规划目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综合技术,解决城市4雨水问题,提升景观价值。

(1)径流量控制,减轻下游城市防洪负荷

可除淤的低影响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布置在山脚下,通过其渗、滞、蓄作用相结合,收集部分山体雨水,从而削减洪峰流量,延缓峰现时间,减少城市径流量,减缓雨水管网负荷。

(2)径流污染控制,减小城市水系污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72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