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永动原理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5877.3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林;叶倩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晓林;叶倩茜 |
主分类号: | F03G7/10 | 分类号: | F03G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1 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原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动力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原理机,特别涉及新能源动力开发装备设计制造一种重力永动原理机。
背景技术
能源动力与装备。目前。国内外然处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以及新能源动力开发中的情况看,无论是传统的水、煤、石油等等,以及现代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还是研发中的未来氢能、“人造太阳”等等,都存在不足。都没有彻底解决和满足能源动力需求。即,它应具备可持续稳定的永久发展,无公害有安全保障,绿色清洁环保,使用资源而不消耗资源,自然生态和谐平衡,低投入高效益,可以保障满足人类永久需求的能源动力。
发明内容
为了彻底解决和满足能源动力需求,研发了重力永动原理机。其“重力永动机基本原理概论”一文,在中国建材杂志2015年第01期已公开发表。
重力永动机基本原理,概况为依据地球永久重力及其作功特性和无限能量转换守恒,将重力永久机械转换并输出对外界永久作功的动力,其机构设置上为特定定律机械转换输出装置。用于新能源动力装备开发中设计制造各种不同类型的重力永动机一种原理机。它将彻底解决和满足人类能源动力及其电力需求,为人类能源动力可持续永久的发展,包括未来进军宇宙它重力天体,均提供了永久的可靠的能源动力及其电力保障。
重力永动原理机机构装置设置,设备基础上的一对主机座间,水平托举着一根中心转动轴上,四套动力圆盘分别相转3度45分依次间隔一个辅机座串联一体固定,使悬空的动力圆盘与中心转动轴可整体360度在机座中转动,每套动力圆盘外环结构均渗入正下方设在机座间底部的润滑油池中,利用动力圆盘永久转动自行自动淋式润滑。
重力永动原理机基本运行。主辅机座是设备相对静制部分,中心转动轴及轴上固定的四个动力圆盘是相对动制部分。动制部分在静制部分的固定托举中形成重力力矩合差转动效能装置。并由动力圆盘中构建的满足360度重力力矩合差同向大于动力结构,将重力永久的转换成永久的重力力矩合差转动力,并由永久转动力形成永久的机械转动动力,经转动轴永久转动中输出对外界永久作功的动力。
动力圆盘设置,在中心转动轴上分别相转3度45分列装角位轴段上,经两端动力圆盘结构盘与均布对称平行着的24对动力节相连接后,再与动力圆盘外环结构固定相连。依次列装四套动力圆盘,即完成盘体构成。
构建满足360度重力力矩合差同向大于动力结构原理及其设置。本结构简称为永动结构,是以控制稳定不变的重力,来调控其变量差异的力距,从而构成定律合差力矩,形成永动结构的存在。
原理上。在24对动力节上靠外环结构处中心线上,统一定尺分别依次列装完毕24套满足360度重力力矩合差同向大于动力结构,使结构两端定位轴上不等差异构架中链接悬挂着的统一圆柱体形动力圆(物化量化中的重力),都相对动力圆盘中心转动轴均自然构成重力力矩存在。在动力圆盘任意自由转动角位上,所任意角位上形成的这24个重力力矩,均以中心转动轴轴心垂线为自然界定,划分出左右两侧各180度两个转角区,它们自然形成了左右两区互为反向力矩区,两个反向力矩区内的各个力矩(各个动力圆重量分别乘以各个动力圆圆心至中心转动轴轴心垂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均产生合差值,均同向大于一侧的存在,这就是永动结构设置原理。即,构成动制动力圆盘中的重力力矩结构力,在任意每一转角位上,均固有着内在动力力矩合差值的存在,并且,同向大于一侧的存在,而具有永久转动动力的存在。周而复始的永无终结的存在着。
设置上。实现满足360度重力力矩合差同向大于动力结构设置,是永久将重力转换成永久的重力力矩合差转动力,并输出机械转动动力关键,是整个重力永动原理机核心技术,它是一个特定定律机械转换机构设置,其动力结构各设置、各角度、各构成、各尺寸,是特定匹配中的定律结构。现在,只要按照满足360度重力力矩合差同向大于动力结构成果其定律图。整体倍数应用达到满意的动力值,在其动力节上匹配满足运行就可以设制出其相应动力值的永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晓林;叶倩茜,未经叶晓林;叶倩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5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胎面结合带束层的免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支撑体的免充气轮胎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