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3477.3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0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利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8 | 分类号: | A47J3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514329 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小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士炉。
背景技术
多士炉是一种常用的厨房用品,主要用来烘烤面包片。多士炉一般是通过内部的炉胆对面包片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面包进行升降,在外壳上开一个口,用于出面包片。多士炉的该开口长期处于开口的状态,灰尘会落入多士炉内,导致多士炉不干净;现有一些使用盖子来保护盖开口,盖子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多士炉的体积,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士炉,其具有防尘作用,且可以方便打开,占用体积小。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士炉,包括底座、外壳组件、炉胆组件、升降组件以及碎屑盘,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炉胆组件与升降组件位于所述外壳组件与底座围成的腔体内;所述多士炉还包括防尘组件,所述外壳组件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口;所述防尘组件包括一防尘片、两个滑块以及两条滑轨,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防尘片的相对的两个侧边连接,所述滑轨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组件的顶面并位于所述出口的相对两侧,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片上设有推动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延伸至所述外壳组件的其中一侧面,所述外壳组件的顶面与该侧面之间的交汇处呈弧形设置,所述滑轨在所述外壳组件的顶面与该侧面的交汇处呈弧形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的顶部对应于所述出口处设有一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扣座以及由所述卡扣座上相对所述出口的一面朝向卡扣座内部延伸的卡扣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腔内贴设有一助滑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外壳组件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所述多士炉,包括防尘组件,防尘组件包括一防尘片、两个滑块以及两条滑轨,防尘片通过滑轨滑设在外壳组件的顶面处,不使用时防尘片盖住出口,使用时滑开防尘片,露出开口,达到保护面包出口的效果,防止灰尘进入多士炉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滑轨延伸至所述外壳组件的其中一侧面,外壳组件的顶面与该侧面之间的交汇处呈弧形设置,滑轨在外壳组件的顶面与该侧面的交汇处呈弧形设置,使得防尘片可以滑至外壳的侧面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多士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多士炉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的多士炉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防尘片与多士炉分离设置;
图4是图3所述的多士炉的卡扣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100,包括底座10、外壳组件20、炉胆组件、升降组件以及碎屑盘30,外壳组件20与底座10连接,炉胆组件与升降组件位于外壳组件20与底座10围成的腔体内,炉胆组件用于对面包片进行加热烘烤,升降组件用于控制面包片升降。
请参照图1与图2,底座10包括底盘12、与底盘12连接的支撑座13以及绕线座14,支撑座13的中部开设有开口15,绕线座14与底盘12连接且位于开口15内,底盘12、支撑座13以及绕线座14均呈蜂窝结构设置,使得该多士炉的透气性能更佳。绕线座14具有四个角,绕线座14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第一挡片16与第二挡片17,第一挡片16与绕线座14的顶面齐平,第二挡片17与绕线座14的底面齐平,第一挡片16与第二挡片17之间形成绕线空间,电线可以顺着绕线座14的边缘安装在绕线空间内,并因绕线座隐藏在支撑座13的开口15内,使得电线也相应地进行隐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利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利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34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