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区山地海绵生态景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2135.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7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王冕;闵亮;董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0 | 分类号: | E01C9/00;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区 山地 海绵 生态景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生态景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区山地海绵生态景观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是植物种植或简单的一些土地改造,侧重于对恶劣场地的处理和增加植被。
80年代后,研究工作才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开始建立法规,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可能由于单一复绿的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工种项目生态修复效果都很不理想,仍然存在地表景观破坏、地表塌陷、积水、裂缝、煤矸石压占、粉尘飞扬、废水废气渗透、地下水位下降、山体滑坡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区山地海绵生态景观系统,景观系统中设置有植草格和铺设在每个植草格中的海绵层用于种植,减少扬尘、净化空气、渗漏效果好、无积水、不易滑坡。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区山地海绵生态景观系统,包括:
地基,其上铺设有夯实的素土层;
碎石层,其铺设在所述素土层上;
混凝土层,其铺设在所述碎石层上;
植草格层,其具有若干个平插式搭接的植草格;所述植草格层嵌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
其中,所述植草格层的每个所述植草格中依次铺设有供种植植物生根的海绵层、营养土层以及种植有植物的植物层。
优选的是,所述混凝土层中铺设有钢筋层。
优选的是,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植草格层之间还铺设有土工布层。
优选的是,所述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10-20mm。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植草格的高度大于所述海绵层与营养土层的高度。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植草格的尺寸为25cm*30cm*15c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景观系统,依次铺设的素土层、碎石层和混凝土层为植草格层提供必要的坚固基础,而植草格的抗老化、耐腐蚀性好,植草能力强,渗漏效果好,使得生态景观系统无积水、不易滑坡,扬尘减少,净化空气;植草格与植草格之间也可便利拆卸重复多次使用;
2)植草格层中的每个植草格采用依次铺设海绵层和营养土层来种植绿植,海绵层利于植物快速、良好生根,从而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3)同一植草格的单元空间内种植有不同种类的植物,丰富和改善生态景观,有利于生态平衡的调节;
4)不同的植草格的单元空间之间的植物层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同,即一个植草格形成一个生态斑块,用于改善和调节景观系统的生态平衡;
5)混凝土层与植草格层之间还铺设有土工布层,防止营养土层的养料流失对绿植种植造成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土工布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不会造成积水现象;
6)每个植草格的高度大于海绵层与营养土层的高度,避免雨水流量较大时将营养土层的养料冲出植草格。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区山地海绵生态景观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地基;11-素土层;
20-碎石层;
30-混凝土层;31-钢筋层;32-瓜子片;
40-植草格层;41-植草格;42-海绵层;43-营养土层;44-植物层;
50-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区山地海绵生态景观系统,包括:
地基10,其上铺设有夯实的素土层11;
碎石层20,其铺设在素土层11上;
混凝土层30,其铺设在碎石层20上;
植草格层40,其具有若干个平插式搭接的植草格41;植草格层40嵌设在混凝土层30上;
其中,植草格层40的每个植草格41中依次铺设有供种植植物生根的海绵层42、营养土层43以及种植有植物的植物层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2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延机风阀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确定串联机器人反解结果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