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绑带式血氧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6890.8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3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杨行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行保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熊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绑带 式血氧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血氧饱和度测量的血氧探头,特别是绑带式血氧探头。
背景技术
血氧探头是与监护仪配合使用的,用于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的测量。血氧探头中包含一个发光元件和一个光电池元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通过人的手指后,被光电池元件接收到,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监护仪中,进行一系列换算,从而测算出人体血液中的血氧饱和度。
目前市面上针对睡眠监测使用的血氧探头,通常使用软指套式探头或绑带式探头,这2种血氧探头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软指套式血氧探头(中国专利CN203763089U中所提及)针对不同粗细的手指,其压迫力不同。针对一些稍微粗一些的手指,压迫力很大,容易导致长时间佩戴时,疼痛难忍。而对一些稍微细一些的手指,软指套又容易脱落,或晃动从而导致测量受到干扰。
绑带式血氧探头由于患者可以自己调整绑带,其针对手指的压迫力可以调节,因此绑带式更适合用于睡眠监测时长时间佩戴。绑带式探头有一次性,半重复性,重复性等探头(如中国专利CN2897155,CN201079394,美国专利US6112107,US7272426中所提及)。一次性绑带式探头使用成本比较高,而现有的半重复性和重复性血氧探头在结构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在长时间佩戴时还是容易导致患者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睡眠监测的血氧控制,其佩戴舒适性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绑带式血氧探头,包括第一光电元件、第二光电元件、线缆和安装主体;所述第一光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光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且该第一光电元件和第二光电元件均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所述安装主体的内侧表面为柔软触感材料;在所述安装主体的内部,邻近所述安装主体的内侧处设置空腔。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如下所述。
所述安装主体包括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光电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体;所述第二光电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体。
所述第一安装体与所述第二安装体相连。
包括绑带,所述绑带设置于所述安装主体。
所述安装主体具有捆绑固定机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佩戴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绑带式血氧探头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所述血氧探头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置有绑带的血氧探头结构示意图。
血氧探头 1第一光电元件 11
第二光电元件 12
安装主体 13 内侧表面 131
空腔 132
第一安装体 133
第二安装体 134
线缆 14
绑带 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绑带式血氧探头1,包括第一光电元件11、第二光电元件12、线缆14和安装主体13。第一光电元件11和第二光电元件12,其一为发光元件,能够发出光,另一为光电池元件,能够接收光。由光电池元件接收的光能够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缆14传输。安装主体13 提供安装基础,用于安装第一光电元件11、第二光电元件12和部分线缆 14。本实用新型第一光电元件11和第二光电元件12设置于安装主体13,且该第一光电元件11和第二光电元件12均与线缆14电性连接,该电性连接为与线缆14直接连接或是经FPC与线缆14连接;安装主体13与用户皮肤的接触面为安装主体13的内侧表面131,该内侧表面131为柔软触感材料;在安装主体13的内部,邻近内侧处设置空腔132。因为内侧表面131 为柔软触感材料,且邻近内侧表面131具有一完整的空腔132,或是部分设置空腔132,所以在该血氧探头1被使用的时候,即在该血氧探头1为了使用被固定于用户的手指或其它部位时,其接触于用户皮肤的部位柔软、舒适,固定时产生的压迫力,能够利用空腔132的结构变形来消除。
如图1和图3示,本实用新型安装主体13包括第一安装体133和第二安装体134;第一光电元件11对应设置于第一安装体133;第二光电元件 12对应设置于第二安装体134。第一安装体133与第二安装体13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行保,未经杨行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6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