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冷热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4611.7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方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方潇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冷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理冷热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使用的杯子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杯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冷热杯,但现有的冷热杯还存在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520722829.2的专利,包括中空杯体、杯盖和内胆,杯盖封闭中空杯体的一端或两端,杯盖的边缘设有与中空杯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内胆设置在中空杯体中,内胆靠近中空杯体一端设置,其中一个杯盖上设有与内胆连接并将内胆封闭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同轴设置,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内侧,杯盖上设有伸进内胆内腔中的搅拌轴,尽管能进行能对水进行加热和制冷,但加热和制冷时水杯上部和下部的受冷和受热不均匀,导致制冷和加热的速度较慢,延长了制冷和加热所需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冷热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冷热杯,包括杯子主体,所述杯子主体的左侧外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杯子主体的底端设有稳定座,所述杯子主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冷水存放槽,所述冷水存放槽的内部底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冷水存放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限位槽的右侧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右侧设有热水存放槽,所述热水存放槽的内部底端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旋转盘的上端设有挡水板,所述旋转盘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挡水板的外壁,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加热杆,所述加热杆的内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有加热电阻片,所述加热电阻片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杯子主体的右侧外壁设有手握柄,所述手握柄的表面设有握紧棱,所述杯子主体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顶端均设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稳定座的内部右侧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定座的表面设有USB充电口。
优选的,所述旋转盘的底端设有减震座。
优选的,所述稳定座的下表面设有防滑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物理冷热杯,通过控制器控制限位槽内部的制冷片进行制冷,制冷片对冷水存放槽内部的水进行制冷,控制器控制旋转盘转动,同时控制加热电阻片进行加热,旋转盘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连接盘进行转动,连接盘带动加热杆对热水存放槽的水进行均匀加热,有效的避免了加热和制冷时水杯上部和下部的水制冷和加热时受冷和受热不均匀现象,加快了制冷和加热的速度,缩短了制冷和加热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1、手柄,2、第一盖体,3、杯子主体,4、连接盘,5、手握柄,6、固定座,7、加热电阻片,8、握紧棱,9、加热杆,10、连接杆,11、挡水板,12、蓄电池,13、减震座,14、旋转盘,15、USB充电口,16、支撑座,17、稳定座,18、防滑棱,19、限位槽,20、温度传感器,21、制冷片,22、冷水存放槽,23、控制器,24、第二盖体,25、隔热板,26、热水存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方潇,未经赵方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4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三环四带泵渠
- 下一篇:生物膜法两级A/O脱氮系统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