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隧道行车减振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1036.9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冉平;陈海圣;郭志奇;谢瑜军;陈军民;冯鸿登;朱一湘;陈兴艾;单建波;杨磊;王建成;周一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7/34;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07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隧道 行车 减振降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行车减振降噪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是指公路隧道行车减振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在居民区通行居多,列车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如何采用有效措施减振降噪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热点问题之一,现有多种方法解决行车的减振降噪,如使用轨道减振器扣件、橡胶浮置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高弹性模乳化沥青水泥砂浆无砟轨道等。而公路隧道也常遇到行车穿越震动和噪声敏感区域,由于公路隧道行车振动和噪声比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相对较小,以上方法由于适应性或造价等原因,不适用公路隧道行车的减振降噪,故研发结构稳定、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取料容易的公路隧道行车减振降噪结构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取料容易、减振降噪效果优异的公路隧道行车减振降噪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公路隧道行车减振降噪结构,包括构成隧道结构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仰拱、回填混凝土和人行道,及设置在隧道结构内的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具有沿隧道中轴线埋设在回填混凝土内的中央排水管,沿着中央排水管四周设有横截面呈倒梯形布设的砂石渗水层,所述的回填混凝土上设有逐层铺设的级配碎石减振层和基层面层,该基层面层顶面供车辆荷载行驶;所述的级配碎石减振层顶部铺设有上层沥青封水层;所述的回填混凝土顶部、回填混凝土与砂石渗水层交接处均铺设有下层沥青封水层;所述的上层沥青封水层与砂石渗水层顶部之间设有多根沿隧道轴线横向间距埋设在级配碎石减振层内的分仓隔梁,每根分仓隔梁顶部均设有嵌装固定的橡胶条,该橡胶条支承所述基层面层。
所述的级配碎石减振层采用碎石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径1~5cm的级配碎石压实而成,厚度20~30cm,压实度为85~90%。
所述的分仓隔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相邻两根分仓隔梁之间的间距为5~10m,分仓隔梁平均高度h2=级配碎石减振层平均压实厚度h–橡胶条有效厚度b2,每根分仓隔梁顶部设有凹槽,在凹槽内嵌入倒凸字形的橡胶条,分仓隔梁的长度与级配碎石减振层宽度相同,分仓隔梁的宽度a=10~20cm,凹槽槽底宽度a1=3~5cm。
所述的橡胶条由适用温度+60℃~-40℃的天然橡胶或适用温度+60℃~-25℃的氯丁橡胶材料制成的倒凸字形条形构件,总高度为b,凸部高度为b1,橡胶条有效高度 b2=总高度b-凸部高度b1,橡胶条的凸部嵌入分仓隔梁的凹槽内,在凹槽的槽底、顶部和两侧槽壁均涂刷环氧树脂以将橡胶条粘贴牢固,橡胶条宽度与分仓隔梁宽度相同a=10~20cm,凸部底宽a2=凹槽槽底宽度a1-环氧树脂厚度1~2mm。
所述的基层面层是由逐层铺设的乳化沥青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和橡胶沥青混凝土构成;所述的乳化沥青稳定碎石是在普通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加入纯沥青含量1~3%的乳化沥青经压实而成,厚30~50cm;所述的沥青混凝土是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添加剂等矿料与路用沥青材料混合料,拌制并经碾压而成,厚度6~8cm;所述的橡胶沥青混凝土为开级配或间断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橡胶粉末添加剂,该橡胶沥青混凝土可分单层或两层,厚度视路面的荷载、碾压设备和吸收噪声的能力而定,单层时厚度5~6cm,两层时总厚度10~12cm。
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中央排水管、紧贴人行道纵向延伸的纵向排水沟、分别连通基层面层和纵向排水沟的横向排水管、及设置在基层面层顶面的路面横向排水坡。
所述的纵向排水沟采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顶面设置杂物过滤格栅;所述的横向排水管沿隧道轴线横向每隔3~5m设置多个,每个横向排水管的直径8~10cm;所述的中央排水管为直径80~120c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管壁四周预留多个0.5~1.0cm的渗透小孔,外包土工布防止堵塞管壁四周预留的多个渗透小孔;所述的路面横向排水坡由隧道中央轴线对称指向两侧边缘的纵向排水沟形成倾斜,坡率为i1=1.3~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10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道路
- 下一篇:一种市政园林用绿色环保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