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遥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63586.6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龙;李雨轩;秦浩;张世海;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轩辕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6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龚洁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遥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遥控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智能硬件兴起,例如HUD(Head 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盒子、车载电台、行车记录仪、智能车充、智能后视镜等,其中,不少智能硬件都需要通过车载遥控器进行人机交互。
目前,车载遥控器主要为按键式车载遥控器,该按键式车载遥控器包括多个按键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入模块,按键与输入模块连接,当按下按键时,输入模块将感应的信号发给处理模块进行处理,之后,处理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车载上位机,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但是,目前的车载遥控器存在按键操作,或旋钮操作的单一方式,按键较多时,体积较大,使用便捷程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遥控器,其实现的目的为提供更多操作方式,实现了在单一旋转盘上,同时具有旋转及按压的复合操作功能,且通过转盘可看见固定位置的按键功能标示,提高使用便捷程度,增强了功能辨识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遥控器,其结构包括转盘、中板和电路板;
中板的中部设有通孔,其上端面设有N个突起,其下端面设有N个立柱,每一个立柱对应一个突起,且每一个立柱位于其对应的突起的正下方,转盘设置在N个突起的上方,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电路板上设有旋转编码器和N个按键,N个按键分别与N个立柱连接;旋转编码器的伸入中板的通孔并与转盘连接,用于感应转盘的旋转。
进一步地,N个突起均匀分布在中板的边缘。
进一步地,中板下端面设有多块限位板,多块限位板分别伸入旋转编码器的导槽中,用于限制旋转编码器相对中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遥控器还包括:底壳、外壳和束带;
中板固定在外壳的上端,底壳固定在外壳的下端,电路板固定在外壳内部,束带连接在外壳的侧面上;
底壳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与束带连接。
进一步地,束带与外壳为一体式构造。
进一步地,底壳靠近束带的一侧设有圆弧形部,且圆弧形部向底壳内部弯曲;
圆弧形部和限位部分别位于底壳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遥控器还包括圆弧形的防滑垫,防滑垫贴合在底壳的圆弧形部上。
进一步地,防滑垫上设有至少两条凸起的防滑线;束带靠近防滑垫的一侧设有至少两条凸起的防滑线。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遥控器还包括内壳,内壳固定在外壳内部,内壳的下端与底壳连接,电路板固定在内壳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遥控器还包括中心按键;
转盘中部和旋转编码器中部均设有通孔,且转盘的通孔、旋转编码器的通孔与中板的通孔同轴设置;
中心按键贯穿转盘的通孔、旋转编码器的通孔与中板的通孔,且中心按键上端伸出转盘的通孔,中心按键下端与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中心按键的上端面为内凹平滑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遥控器还包括电池,电池安装在底壳内部,电池与电路板电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遥控器还包括电池座,电池座固定在底壳内部,电池安装在电池座内。
进一步地,电路板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处理模块、输入模块、指示灯和稳压电路;
无线通讯模块、输入模块、指示灯和稳压电路均与处理模块电联接,稳压电路与电池电联接,旋转编码器、中心按键和N个按键中的每一个按键均分别与输入模块电联接;
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车载上位机之间建立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中心按键的表面颜色、底壳的表面颜色、外壳的表面颜色和束带的表面颜色均为黑色。
进一步地,转盘的材料为玻璃或透明塑料,中板的材料、中心按键的材料、内壳的材料、外壳的材料、束带的材料、底壳的材料和防滑垫的材料均为塑料。
转盘材料透明用于将设于中板的标示透光,可被人眼看见。
进一步地,转盘下端面设有凸台,凸台与旋转编码器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凸台上设有卡勾,凸台通过卡勾与旋转编码器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转盘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中板的上端面设有N个标识,每一个标识对应一个突起,且每一个标识贴近其对应的突起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轩辕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轩辕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63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分离式女性自卫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蓝牙便携式土壤检测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