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部加压式复苏通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1091.1 | 申请日: | 2016-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同海;崔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同海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37215 | 代理人: | 郭清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部 加压 复苏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部加压式复苏通气机。
背景技术
在患者手术过程前后,出现不具备插管或面罩进行加压通气以及因痉挛、咽喉水肿、呼吸道梗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时,需要人工按压或其他方式进行复苏通气。另外,由于人体在遭受心脏病、高血压、车祸或溺水等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可能造成休克产生呼吸与心跳突然停止的现象,为了避免缺氧情况的发生,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必须持续性地进行心肺复苏来维持患者的血氧浓度及心跳呼吸。
传统的心肺复苏术是依赖施救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心脏按压,以帮助病伤患者维持血氧浓度,但由于采用人工徒手施救的方式按压幅度、频率不一,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现有的心肺复苏设备,所采取的是单一的垂直按压胸部的复苏方式,例如专利号为20152058015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朝下的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推杆连接联动杆的上端,联动杆的下端安装按压吸盘,外壳的两侧设置横杆,横杆上套装在L型套管内,横杆与L型套管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配合,L型套管的下端设置铰接杆,铰接杆的下端铰接安装插接头,两个插接头插接配合在底板的两端,根据患者身体宽度,调整横杆与L型套管的配合位置,放在患者身体两侧,将底板插入至患者腰部下侧,将插接头与底板配合,按压吸盘紧贴患者胸口处,通过推杆电机往复运动进行心肺复苏。这种垂直按压的结构,两侧的膈肌容易外扩或伸缩,容易造成腹腔收缩以及外扩效果不明显,因而复苏通气效果不理想,固不得不增大频率以及幅度来维持复苏通气,增大频率以及幅度会带来肋骨以及脏器损伤的风险。
本申请人利用人体自然呼吸的生理结构以及手动按压复苏通气的手法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理念,采用压缩以及提拉腹腔上表面和限位其侧面,并且用力方向为朝向人体的前下方,即侧上按压提拉复苏通气方法,采用该方法动作幅度小、效果理想,现在还没有一种设备实现向人体侧上方施力从而按压和提拉腹腔上表面以及限位其侧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向人体侧上方施力从而按压和提拉腹腔上表面以及限位其侧面的腹部加压式复苏通气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腹部加压式复苏通气机,其包括连接支撑架,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连接支撑架上连接有向前下方倾斜设置的驱动座,驱动座上装有由动力机构驱动伸缩且伸缩方向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装有可贴靠在患者腹部上的复苏按压盘,所述驱动座上固接有与安装座滑动配合且分别位于复苏按压盘两侧的腹侧限位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需要进行复苏通气时,将上述连接支撑架连接在床体上或立于患者床体一侧,将复苏按压盘置于患者腹部上方、腹侧限位板立于患者腹部两侧,通过动力机构的动力驱动,复苏按压盘朝向患者腹部斜下方施力推动患者膈肌,腹侧限位板的设置可限制患者腹部两侧,从而高效压缩患者腹腔,促进呼气,动力机构的驱动,复苏按压盘提拉患者的腹部,从而高效扩张患者腹腔,促进吸气。本实用新型通过提拉和按压腹部(膈肌下方)以及限位腹部两侧,从而高效提高人体的吸气和呼气,大大提高复苏通气效果和劳动效率,患者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快,有利于患者医疗过程或急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驱动座的电动推杆,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在驱动座上且与电动推杆的动力杆动力连接,所述复苏按压盘通过弹簧阻尼器与安装座动力连接,可使复苏按压盘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柔性按压,避免损伤患者肋骨以及相应内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苏按压盘通过方位调整机构与安装座连接。所述方位调整机构包通过第一铰轴铰装在安装座上的第一铰轴座,第一铰轴上螺接有将安装座与第一铰轴座定位的第一螺母,复苏按压盘通过第二铰轴与第一铰轴座铰接,第二铰轴上螺接有将复苏按压盘与第一铰轴座定位的第二螺母,第一铰轴与第二铰轴垂直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微调整复苏按压盘的朝向位置,从而使其与患者腹部相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座的横向两侧部对应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腹侧限位板的上部设有长条孔且长条孔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支撑杆穿装在长条孔中且支撑杆上螺接有可将腹侧限位板与支撑杆位置固定的螺母,所述腹侧限位板自上而下倾斜且呈弯弧状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使两个腹侧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调整两腹侧限位板之间的宽度以适应不同胖瘦的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同海,未经王同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1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