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瓣周漏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2774.2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3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赁可;曾凡艳;杨永森;罗鹏;李博;陈娟;刘光;王广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瓣周漏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瓣周漏封堵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瓣周漏(perivalvular leakage PVL)是心脏瓣膜置换后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是最常见的换瓣后再手术原因。国外资料报道二尖瓣发生瓣周漏的比例高于主动脉瓣(12.6%>2.3%),很少发生在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是否生物瓣的瓣周漏发生率高于机械瓣膜目前仍有争论。
瓣周漏发生的原因为主要是手术损伤瓣环,导致瓣环和缝环愈合不良。其次为炎症引起缝线撕裂。轻微PVL没有临床症状,反流较明显时表现为乏力、头晕、发热等,在相应的听诊区有特有的杂音。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会有溶血性贫血及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手术后就立即出现,也可能会在手术后数年出现。
按照瓣膜的种类不同分为机械瓣-瓣周漏、生物瓣-瓣周漏、支架瓣-瓣周漏。按照漏口的大小(以术中探查结果为准)将二尖瓣PPL(periprostheticleaks)分为三型:即小型(1~2mm)、中型(3~5mm)和大型(6~15mm)。
由于二尖瓣的瓣环并非正圆形,且病人的瓣环形状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采用正圆形设计的人工瓣膜植入后不久即会因为尺寸不匹配、手术损伤瓣环、炎症等引起瓣环撕裂,导致瓣周漏。理论上瓣周漏会发生在瓣环的任意位置,医学上将人工瓣膜参照钟表界面为12等份以确定瓣周漏的发生位置,如图1-a、图1-b所示。此外,也有按照角度0~180°的方式区分的。
目前针对瓣周漏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法和介入法,其中没有专门针对该手术进行封堵的专用封堵器。临床中,常规是借用现有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手术治疗,少数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上述封堵器的主体结构为圆柱形,直接拿来应用在瓣周漏手术中是不合适的。
临床上,常见的瓣周漏为月牙形或半月牙形等,如图2-a、图2-b所示。
目前常规借用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主体均为圆柱状,与月牙形或半月牙形瓣周漏缺损的形状不相符。小尺寸封堵器可能无法完全 封堵,存在残余分流。大尺寸封堵器虽然可以封堵缺损,但因封堵器腰部变形较大,对撕裂口产生的作用力可能导致撕裂缝隙进一步扩大,形成新的漏点。在临床上,虽然有医生采取植入两枚小尺寸封堵器的方式封堵缺损,但是这样手术操作麻烦,且两个封堵器之间可能仍存在残余分流。此外,上述封堵器的腰部受挤压变形作用到直接相连的伞盘面,使伞盘面蓬起,占据心脏空间。且伞盘面尺寸过大会遮挡人工瓣膜的部分血流通道。如图3所示,该封堵器腰部扭曲变形,上下伞盘面受力的作用而向两端蓬起,下盘面部分阻挡人工瓣膜的血流通道。
基于上述原因,研发和设计专门的瓣周漏封堵器十分有必要。
目前市面上没有专门的瓣周漏封堵器,医生一直用PDAO和VSDO这两种封堵器堵这种缺损,存在的问题有四个:
一、形状不匹配,PDAO和VSDO截面都是圆形的,不能封堵月牙形或哑铃形等不是圆形的缺损;
二、伞盘面尺寸大于柱体,伞盘面部分遮挡人工瓣膜的血流通道;
三、柱体丝径粗,不易变形,且变形后的支撑力大,容易将缺损进一步撑大;
四、伞盘面与柱体直接相连,柱体变形影响伞盘面,是伞盘面凸起,占据心脏容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完全封堵缺损的瓣周漏封堵器,解决了使用与缺损形状不同的封堵器无法完全封堵,且封堵器的腰部受挤压变形作用到直接相连的伞盘面,使伞盘面蓬起,占据心脏空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瓣周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结扎钢套的一端、第二结扎钢套的一端连接,第一结扎钢套的另一端与上伞盘面的下面连接,上伞盘面的上面与螺纹钢套连接,第二结扎钢套的另一端与下伞盘面的上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上伞盘面和下伞盘面均为较粗的NiTi丝编织而成的网,网格缝隙较大,柱体为较细的NiTi丝编织而成的密编网,网格缝隙细小,上伞盘面和下伞盘面的丝径大于柱体的丝径。
优选地,所述的上伞盘面和下伞盘面均设有上下两层,其内缝有至少一层起阻止血流通过作用的聚酯纤维膜。
优选地,所述的柱体为单层NiTi丝编织而成的密编网,柱体内缝至少3层聚酯纤维膜。
优选地,所述的柱体为至少两层较细的NiTi丝编织而成的密编网。
优选地,所述的柱体内无缝膜。
优选地,所述的上伞盘面和下伞盘面的丝径范围为0.07~0.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2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源音柱拼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