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编织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1113.X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5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02 | 分类号: | B65D33/02;B65D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编织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是最常用的包装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比如化肥包装袋、粮食包装袋等。现有编织袋往往不易搬运,有的厂家会在编织袋上直接缝制提手,但这样降低了编织袋的抗拉强度,搬运过程中很容易使编织袋破损。因此,需要在技术上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编织袋。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在袋体靠近袋口和袋底位置分别设有横向的第一抗拉带、第二抗拉带环绕袋体一周,袋体表面还设有第三抗拉带,在袋体正面,将第三抗拉带末端与第一抗拉带中间、袋体固定在一起,第三抗拉带与第二抗拉带中间、袋体固定在一起,第三抗拉带绕过袋底,在袋体背面,第三抗拉带再分别与第二抗拉带中间、第一抗拉带中间固定在一起,且在袋体背面,第二抗拉带中部设有第二把手、第一抗拉带中部设有第一把手,袋体由袋内到袋外依次包括薄膜、内编织层、外编织层。
所述第一抗拉带、第二抗拉带、第三抗拉带以及袋体间的固定方式均为缝制。
外编织层外还设有承印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抗拉带、第二抗拉带环绕袋体一周,再用第三抗拉带在袋体正反面将第一抗拉带、第二抗拉带连接起来,再将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缝制在第一抗拉带、第二抗拉带上,提高了编织袋整体强度,在搬运过程中大大减小了对袋体的牵扯强度,减少编织袋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袋体构造图。
图中:1-袋体;2-第一抗拉带;3-第二抗拉带;4-第三抗拉带;5-第一把手;6-第二把手;7-承印层;8-外编织层;9-内编织层;10-薄膜。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编织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在袋体1靠近袋口和袋底位置分别设有横向的第一抗拉带2、第二抗拉带3环绕袋体1一周,袋体1表面还设有第三抗拉带4,在袋体1正面,将第三抗拉带4末端与第一抗拉带2中间、袋体1固定在一起,第三抗拉带4与第二抗拉带3中间、袋体1固定在一起,第三抗拉带4绕过袋底,在袋体1背面,第三抗拉带4再分别与第二抗拉带3中间、第一抗拉带2中间固定在一起,且在袋体1背面,第二抗拉带3中部设有第二把手6、第一抗拉带2中部设有第一把手5。
如图3所示,袋体1由袋内到袋外依次包括薄膜10、内编织层9、外编织层8。
所述第一抗拉带2、第二抗拉带3、第三抗拉带4以及袋体1间的固定方式均为缝制。
外编织层8外还设有承印层7。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旭辉恒远塑料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1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改善烟叶醇化质量的打孔内衬塑料袋
- 下一篇:一种便于吊装的可视化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