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00551.8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4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盈;周冬生;郑劲林;刘玉杰;杨文慧;殷喆;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液体 气溶胶 递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插于动物气管内发生液体气溶胶的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呼吸道疾病和肺癌发病率的增加,可吸入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愈发得到关注。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农药、化学品、药品、化妆品和环境污染物等物质的动物吸入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安全性,例如考察其对肺癌、肺气肿、肺结核、肺炎、哮喘、慢阻肺和囊性纤维化等疾病发病的影响。目前吸入实验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动物口鼻吸入法和动物气管滴注法。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口鼻吸入法存在的问题有样品消耗量大,难以对可吸入物的动物实际吸入剂量进行准确定量,样品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仪器昂贵组成复杂,而气管滴注法又难以模拟人日常对可吸入物质的实际呼吸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吸入实验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其可直接插入实验动物的气管内部再发生液体气溶胶,能够实现样品到动物肺部的有效递送,动物对样品的实际吸入剂量可实现准确定量,同时此种染毒方式模拟了人体对可吸入物的实际呼吸状态。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其包括:
注射器,其具有用于容装液体样品的注射筒和设置于所述注射筒内的活塞;
递送管,所述递送管的进口连通于所述注射筒的出口,且所述递送管的出口端配置成插入动物气管;和
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安装于所述递送管的出口端,配置成在所述活塞促使所述注射筒内的液体样品向所述动物气管移动时,使液体样品在所述递送管的出口端处雾化成气溶胶。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导流器和喷嘴,所述导流器具有分散通道,且设置于所述递送管内,所述分散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递送管内轮廓的横截面积;
所述喷嘴具有喷孔,且设置于所述递送管内,以对流出所述分散通道的液体样品进行雾化。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器还具有圆柱基体,所述圆柱基体与所述递送管的内壁接触抵靠,且所述分散通道为形成在所述圆柱基体的周壁上的螺旋形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喷孔为渐缩孔或锥形孔,且其出口端的孔径小于其进口端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喷孔的进口端的孔径为所述递送管的内径的3/4至1。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基体的长度为380至420微米,外径为290至310微米;所述螺旋形沟槽的宽度为85至95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喷孔的进口端与所述导流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递送管的内径的1/4至2倍。
进一步地,所述递送管为直线管,或所述递送管包括两个交叉呈100°至150°的直线管段。
进一步地,所述递送管的出口端的边缘具有圆角。
进一步地,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还包括连接头,连接所述注射器和所述递送管;且
所述注射筒包括精密高硼硅玻璃管,以及所述精密高硼硅玻璃管外包覆着的不锈钢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依靠递送管以及安装在递送管内部的喷雾装置能够使该装置直接插入到动物气管内部再发生气溶胶,使样品有效递送到动物肺部,特别地,样品是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动物体内,其真实模拟了人体日常的吸入状态。而且,依靠注射器,尤其是精密注射器,可实现对动物实际吸入剂量的准确定量。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肺递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递送管和喷雾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005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