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9054.0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熊国祚;邓礼明;戴先鹏;申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国祚;邓礼明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1/00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皮肤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耗材,特别是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
背景技术
血透导管用于血液净化时引血与回血,现有的血透导管置管后,管体一端伸入血管(颈内静脉或髂静脉)内,另一端暴露在体外,与血液净化机连接。
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这类半封闭式的血透导管始终有一端暴露在体外,给患者的精神及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并且血透导管在皮肤上的穿刺处难以愈合,存在感染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置管后,它整体埋于人体皮肤下,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避免了因血透导管端头外露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降低了伤口感染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包括管体、引血仓及回血仓;管体内设有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引血通道在管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和出口A,回血通道在管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和进口B,进口A与出口B间隔布置;引血仓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上,并与引血通道连通;回血仓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上,并与回血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血仓及回血仓均呈中空的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血仓及回血仓均呈中空的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体一体成型,其内腔中设有隔层,隔层将管体内腔分隔为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体后端分叉而形成支管A和支管B,支管A和支管B分别与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连通,所述出口A设在支管A的端头上,所述进口B设在支管B的端头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口A与出口B间隔5-8c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体长度为25-35c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血仓与回血仓固接为一体,以使两者的穿刺面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置管后,管体前端伸入血管内,管体后端、引血仓及回血仓在血管外,且埋于皮肤下。即整体位于皮肤下,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避免了因血透导管端头外露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降低了皮肤伤口感染的隐患。
2、引血仓与回血仓固接为一体,可保证两者的穿刺面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使用过程中便于医生操作。
3、管体长度为25-35cm,置管后管体的前端可伸入血流量及流速较大的髂总静脉或上腔静脉,引/回血更顺畅,减少凝血及贴壁现象的发生。
4、进口A与出口B间隔5-8cm,两者间隔较大,可减少血液净化时的无效循环。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包括管体1、引血仓2及回血仓3。
管体1一体成型,其内腔中设有隔层13,隔层13将管体1内腔分隔为引血通道11和回血通道12。管体1后端分叉而形成支管A14和支管B15,支管A14和支管B15分别与引血通道11和回血通道12连通。引血通道11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111和出口A112,回血通道12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121和进口B122,进口A111与出口B121间隔布置。所述出口A112设在支管A14的端头上,所述进口B122设在支管B15的端头上。
引血仓2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2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112上,其内腔与引血通道11连通。
回血仓3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3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122上,其内腔与回血通道12连通。
优选,引血仓2及回血仓3均呈中空的圆台形(参看图2)或中空的圆柱形(图中未示出),两者均设有供针头刺入的穿刺面9。
优选,进口A111与出口B121间隔5-8cm。
优选,管体1长度为25-35cm。
优选,引血仓2的外壁与回血仓3的外壁胶接固定为一体,以使两者的穿刺面9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国祚;邓礼明,未经熊国祚;邓礼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9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