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个体化耳廓赝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07725.6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3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方;彭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丹方 |
主分类号: | A61F2/50 | 分类号: | A61F2/50;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个体化 耳廓 赝复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整形用佩戴赝复体,尤其涉及一种个体化耳廓赝复体。
背景技术
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表现为外耳廓发育不全。严重的小耳畸形可完全没有任何痕迹即无耳症,或仅剩下小的皮赘,或仅有异位的耳垂。由于畸形严重,可造成患儿自卑心理及人格发育不健全,同时造成患儿家长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广泛采用自体肋软骨再造耳廓法(2~3次手术)及Medpor 假体再造耳廓法进行修复。
然而传统外科手术存在着创伤巨大、费用高、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缺点,其过程往往包括:1扩张器置入术;2.自体肋软骨外耳廓成形术;3.耳垂成形术或耳甲腔加深术等。具体缺点如下:1.并发症多:包括1)肋软骨受区的感染、血肿、皮瓣坏死、面神经损伤等;2)肋软骨供区的肺不张、胸壁畸形、胸膜撕破、胸椎侧突、疤痕挛缩等;3)扩张器外露及泄露等。据文献报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0-72.9%,平均为16.2%。2.治疗周期长:手术往往分二期或多期进行,其治疗周期往往长达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3.创伤大:术中需取第6-8 肋软骨进行雕刻,以作为再造耳廓的支架材料,除此之外,部分手术方式尚需取皮行植皮手术。患儿在该手术过程中须承受巨大痛楚。4.外观欠逼真:在长度、宽度、厚度、颜色上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颜色,其次,外耳廓的各个亚单位也不尽逼真。5.再造耳廓不能拆卸,患儿睡觉时不能压迫,只能是仰卧位或正常耳朵一侧的侧卧位。6.治疗起始年龄较大:有学者认为在9-10岁之前是不适合行手术治疗的。这个年龄已经是学龄期了。患儿往往已经遭受不少嘲笑而影响心理健康发育,而此时休课行手术治疗又往往耽误不少课程。
传统的赝复体存在着如下缺点:1.因传统赝复体为批量生产,故外观、颜色与正常耳朵外观差距较大;2.传统的赝复体的固定方式仍存在缺陷。其固定方式有两种:1)应用生物胶水固定,此方法可导致皮肤不适感及撕伤,假体在拆卸过程中易损伤;2)在乳突上注入钛钉,再将假体固定在钛钉上,该方法则可导致骨质外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个体化耳廓赝复体。可采用个性化的耳廓赝复体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提供一种更精准、简易、美观、易拆卸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个体化耳廓赝复体,包括外耳廓以及底盘支架,所述外耳廓形状与患者另一外耳轮廓形状对称,且里侧与所述患者对应的小耳畸形部位表面完整贴合,所述底盘支架包括固定座与铆合装置,所述固定座内嵌于所述外耳廓里侧表面之下,所述铆合装置用于使所述耳廓固定设置于所述小耳畸形部位表皮上。
其中,所述铆合装置为钩状铆合点。
其中,所述铆合装置为三个。
其中,所述铆合装置朝向所述外耳廓里侧表面的中心部位。
其中,所述铆合装置为一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连接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末端的铆接球。
其中,所述外耳廓里侧表面设置有嵌入所述固定座的沟槽,两者通过医用粘合剂组合为一体。
其中,所述底盘支架为钛合金材料。
其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外耳廓一体化成型。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于不愿意行外科矫形手术的小耳畸形患儿,或未到手术年龄的患儿,耳廓赝复体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能够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治疗周期缩短,几乎无并发症。新型的耳廓赝复体由于采用3D打印技术定制,能够更加精准,美观,同时解决了配色不准的问题。其构造包含有一个底盘支架,可简易铆合在皮肤上,夜间休息则可拆卸,如同拆卸首饰一般,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赝复体的外耳廓与底盘支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个体化耳廓赝复体,包括外耳廓10以及底盘支架 20。
由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多为一侧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择外耳廓10 形状与患者另一外耳轮廓形状对称,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外耳廓10里侧与患者的小耳畸形部位表面完整贴合,达到真实、美观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丹方,未经张丹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07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支架编织模具和支架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