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34510.6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德强 |
主分类号: | F16D41/066 | 分类号: | F16D41/0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式滚柱 超越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中的超越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超越离合器作为一种机械传动中重要的基础件,其出色的性能,是广泛应用于原动机与从动机或主动轴与从动轴传动链中的重要部件,随着现代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对超越离合器的高转速、高可靠性、高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超越式离合器都设置有弹簧,靠弹簧提供一个初始的摩擦推力,使滚柱被摩擦力楔紧接合,在超越时,滚柱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外环保持接触,产生滑动摩擦,转速越高,磨损越严重,存在着使用寿命短,工作转速不高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在超越时实现了全速(高、低速)非接触,因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工作转速,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环、分合器、滚柱、内环、右轴承、左轴承、左挡环、中挡环、右挡环、中轴承、中挡圈、左端盖、右端盖、右挡圈、左挡圈,所述外环内安装有内环,所述内环的外径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左轴承、左挡环、滚柱、中挡环、中轴承、右挡环和右轴承,所述中轴承上安装有分合器。
所述外环的两端内孔分别装在内环上两端两只支撑轴承的外圈上,其中左轴承外圈直接装在外环内孔上,外面设有左端盖,左端盖外设有卡固在外环内的左弹性挡圈,所述右轴承外圈装在右端盖上且与外环相连接,右端盖外设有卡固在外环内的右弹性挡圈。
所述内环外径中间的台阶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星轮楔槽,星轮楔槽正对外环的滚道工作面,滚柱设置在外环的滚道工作面与内环的星轮楔槽之间的空间中,所述滚柱的个数与内环星轮楔槽的个数相等,其数量至少为3个。
所述分合器主体是一个较厚的圆环,其内孔和中轴承的外圈相连,中轴承一端设有卡固在分合器内孔内的中弹性挡圈,所述分合器设置在内环星轮楔槽的右侧,分合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出拨爪,其个数与滚柱、星轮楔槽的个数相同,所述分合器2上凸出拨爪插装在滚柱3两边,分合器2和滚柱3可在星轮楔槽空间里作自由活动。
所述左轴承内圈右侧和内环连接处安装有左挡环。
所述中轴承内圈左侧和内环连接处安装有中挡环。
所述中轴承内圈右侧和中右轴承连接处安装有右挡环。
所述内环也可将其整体分为二体制造,分为内环与内环轴,两者用平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是利用离合器转动时,分合器产生的惯性力和拔爪的结构关系来实现接合和分离的,在超越运转中,分合器拨爪将滚柱压在内环星轮楔槽较宽的底部,使滚柱无法与外环接触,实现了全速(高、低速)的非接触,避免了因滑动摩擦而引起的磨损,因而使离合器具有寿命长,工作转速高,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接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分离(超越)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本明所述的非接触式滚柱超越离合器分体式内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非接触式滾柱超越离合器在正反转不同速比自动变速器中应用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包括外环1、分合器2、滚柱3、内环4、右轴承5、左轴承6、左挡环7、中挡环8、右挡环9、中轴承10、中挡圈11、左端盖12、右端盖13、右挡圈14、左挡圈15,所述外环1内安装有内环4,所述内环4的外径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左轴承6、左挡环7、滚柱3、中挡环8、中轴承10、右挡环9和右轴承5,所述中轴承10上安装有分合器2。
所述的外环1的两端内孔分别装在内环4上两端两只支撑轴承的外圈上,其中左轴承6外圈直接装在外环1内孔上,外面设有左端盖12,左端盖12外设有卡固在外环1内的的左弹性挡圈15;所述右轴承5外圈装在右端盖13内与外环1内孔相连接,右端盖13外设有卡固在外环1内的的右弹性挡圈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德强,未经董德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34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