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考试用射频式指静脉指纹身份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02140.8 | 申请日: | 201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2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敏;李国锋;刘雅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典生产力促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052 天津市和平区南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用 射频 静脉 指纹 身份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考试用射频式指静脉指纹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中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射频卡、阅读器、天线三部分组成。
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的优点:1、读取方便快捷;2、数据容量大;3、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4、更好的安全性;5、识别速度快;6、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7、动态实时通信。
二、指纹识别技术中的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
指纹识别,是由计算机通过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并根据特定的识别比对算法,对待识别的指纹图像给出是否源于同一指纹的技术。技术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学形态学、小波分析等众多学科。
指纹识别的优点: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
指纹识别缺点:部分群体由于手指长期磨擦而指纹纹路不清,导致指纹识别困难。指纹易受到外界污渍环境潮湿程度的影响而不能被正确识别。指纹由于其外在的特性,且手指常与各种物品接触,容易被窃取和伪造,指纹痕迹存在被用来复制指纹的可能性。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指纹膜可欺骗过指纹识别系统。
三、指静脉识别技术中的手指静脉识别,是一种先进的生物内部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
该技术通过近红外光照射手指,拍摄手指静脉的图像,再使用特定的算法从图像提取出特征数据,注册时将提取的特征数据予以存储,识别时将提取的特征数据与存储的特征数据进行比对,给出识别比对的结果,从而达到身份识别的功能。手指静脉里流动的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会对近红外光有所吸收,而皮肤、肌肉、骨骼等不吸收近红外光,因而手指在红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呈现出静脉分布的图像。
手指静脉及识别技术的优点:唯一性、稳定性、精确性、活体性,难以窃取、难以伪造、抗干扰性、适用人群广泛性、使用的安全性。
唯一性:手指静脉的形态是由人体的DNA及手指发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人的不同手指静脉形态也各不相同,即便具有相同DNA的同卵双胞胎的手指静脉形态也不相同。
稳定性:成人手指静脉纹路终生不变。曾有研究对6000根手指静脉被跟踪了30年,仍保持稳定不变。
精准性:由于手指静脉图像成像的复杂差异性,识别系统误接受非注册手指的概率在0.0001%以下。识别的安全等级高。
活体性,难以窃取:手指静脉分布于皮肤以下,形状错综复杂,而且手指脱离人体后,静脉血管中的血液特性会发生变化,致使不能通过静脉识别采集装置的身份验证,故难以窃取。
难以伪造:采集装置一方面需要感应到进入采集区域的物体具有手指特性才会启动采集过程,另一方面根据静脉血的特定性质成像。因而,难以伪造出具有和手指相同感应特性的欺骗物,且该欺骗物能够与特定的真实手指在采集装置下有极为相似的成像。
抗干扰性:不受手指表面污渍、潮湿程度、蜕皮等外界情况的影响,疾病或运动等内在因素也不会改变静脉纹路。
适用人群广泛性:成年的人群,都可使用手指静脉识别技术。
使用的安全性:照射手指的光线为近红外光线,其波长接近于可见光。作为静脉识别的光源,近红外光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手指静脉及识别技术的缺点:成本高。
四、条形码识别技术中的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条形码的优点:输入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灵活实用。
条形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典生产力促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金典生产力促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02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