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88431.6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4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江;游强;易恒光;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一道注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7 | 分类号: | B29C45/47;B29C4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联动 驱动 塑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在注射前需对落料进行塑化,以便将固态的塑料转化为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塑料融体。塑料塑化的过程是通过螺杆的旋转和加热系统共同来完成的,在现有技术中,螺杆是由油压马达或同步电机驱动的。然而,由油压马达驱动的塑化系统的输出转矩通常是有脉动的,不但输出转矩不稳定,而且速度不易控制,在工作过程中对其控制的精确度较低,从而导致计量误差较大,且机械效率与容积效率同时存在,导致能耗增加,此外,现有技术的条件下注塑系统噪声较大,震动现象较为普遍,容易产生泄漏而污染环境,对瓶坯的干净度以及工作人员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同步电机驱动的塑化系统,其机构零件众多且结构复杂,由于零件的加工以及安装等环节的误差存在,造成机构的配合误差较大,导致驱动过程中控制精确度降低,也不利于精确控制,同时也不利于加工、组装和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人员提出了采用单个伺服电机驱动减速机替代油压马达或同步电机输出扭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输出转矩稳定和计量准确,但是当注塑系统需要较大扭矩时,对伺服电机功率要求大,使伺服电机的制造困难度增加,导致减速机传动比大,能耗损失大,当注塑系统需要较小扭矩时,电机不能根据需要降低输出转矩,进一步浪费了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其能产生均匀稳定的输出转矩和较高的机械效率,更易于实现转速和行程的数字化控制,能够精确地控制融体的注射量,且工作噪声小,对环境无污染。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包括物料机构、传动机构以及多个动力电机,其中,所述物料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多个所述动力电机连接,多个所述动力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物料机构包括料筒、螺杆和料筒座,所述料筒固定在所述料筒座上,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料筒内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电机连接。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承座、连接轴、滑块、线性导轨以及减速机,其中,所述连接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用于连接所述螺杆和所述减速机,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轴承座的底部,所述线性导轨与所述料筒座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线性导轨上。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速机具有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多个所述输入端与多个所述动力电机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具有相同的传动比。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速机还包括壳体和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所述输入端以及所述输出端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连接。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入端的数量与所述动力电机的数量相匹配,所述输入端内设置具有开口的插接孔,所述输入端的外周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齿轮啮合的输入端齿轮,所述动力电机的电机轴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输入端的插接孔插接。
优选的,在所述输入端的周部未设置所述输入端齿轮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销孔,所述动力电机的电机轴上对应所述销孔设置销槽,当所述电机轴插入至所述插接孔内时,且所述销孔与所述销槽位置对应时,在所述销孔和所述销槽内插入插销,防止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端包括输出轴和输出端齿轮,所述输出端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联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机壳和机盖,所述机壳与所述机盖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多颗电机联动驱动塑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电机为伺服电机或异步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一道注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一道注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88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透镜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整体式充气补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