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医用引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66564.3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军;李敏;唐悦;兰玲;张丹;尹隆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学军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J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2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42350 四川省资阳市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医用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次性医用引流袋。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手术完的病人,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需要插导管。目前采用的引流袋一般包括引流袋本体,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上端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伸入引流袋本体内,引流管的末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连接有用于注射空气或水的支管,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下端连接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开关,这样液体沿导管、引流管流入引流袋本体内,当引流袋本体内的液体达到一定数量后,打开放液管上设置的控制开关将液体排放掉。这种引流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引流袋的引流管和导管之间都是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病人在移动身体时很容易牵拉引流袋导致引流管和导管分离,进而导致液体外渗,污染床单以及患者衣裤,给病人和医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外渗的一次性医用引流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医用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上端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伸入引流袋本体内,引流管的末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连接有用于注射空气或水的支管,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下端连接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引流管与导管之间通过可拆卸式结构相连,所述可拆卸式结构包括设置在引流管末端外表面的外螺纹、设置在导管一端内表面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导管内设置有密封内管,所述密封内管的一端固定在导管的内壁上,密封内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导管设置有内螺纹的一侧端面,所述密封内管与导管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状空隙,所述环状空隙的厚度与引流管的管壁厚度相匹配,所述密封内管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密封内管与导管的内壁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有过渡斜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控制开关为活塞式阀门。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挂绳。
进一步的是,所述挂绳的两端通过按钮式锁扣固定在引流袋本体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次性医用引流袋的引流管与导管之间通过可拆卸式结构相连,所述可拆卸式结构包括设置在引流管末端外表面的外螺纹、设置在导管一端内表面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导管内设置有密封内管,所述密封内管的一端固定在导管的内壁上,密封内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导管设置有内螺纹的一侧端面,所述密封内管与导管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状空隙,所述环状空隙的厚度与引流管的管壁厚度相匹配,所述密封内管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在将引流管与导管连接时,只需将引流管拧入导管内即可,螺纹连接不容易被扯开,即使病人在移动身体时易牵拉引流袋也不会将引流管和导管扯开,而且由于密封内管的存在,彻底杜绝了液体从螺纹连接的位置渗出,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外渗,避免污染床单以及患者衣裤,避免给病人和医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医用引流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引流袋本体1、引流管2、导管3、支管4、放液管5、控制开关6、密封内管7、环状空隙8、过渡斜面9、刻度线10、挂绳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学军,未经陈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66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