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镜下血管插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47165.2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之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之印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镜下 血管 插管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镜下血管插管系统。
(二)背景技术
内脏血管内注射药物、测量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研究,内脏血管内血液成分分析等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通过内镜下穿刺来完成,由于穿刺针针尖非常锋利,再加上心跳、呼吸及消化道等不自主运动,因此特别容易造成穿刺针针尖穿到血管壁或划破血管引起大出血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极少开展此类工作,由此试验只能在动物身上来完成。本系统可解决上述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镜下血管插管系统,操作安全性高,使用效果好。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镜下血管插管系统,包括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有包括有针体、针尖和针柄,所述针尖和针柄布置在针体两端,所述针体上套装有针鞘和针鞘柄,针鞘柄安装在针鞘尾部,相邻针柄布置,所述针体和针柄为中空结构,所述针鞘密封安装在针体上,所述针体前端位于针鞘外侧的侧壁上开有侧孔;
还包括有穿刺用导丝和血管留置管,所述导丝上设有长度标记;所述血管留置管侧面设有通孔,前端有长度标记。
所述针体的针尖呈锲形。
所述针体前端的侧孔为两个,相邻布置。
所述血管留置管上开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一、在内镜下选好穿刺点,将所述穿刺针刺入血管;二、当针体侧孔有血液流出,说明穿刺针已经成功刺入血管;三、这时拔出手柄,将穿刺用导丝沿针柄和针体的空腔插至血管腔内一定深度固定;四、退出穿刺针;五、将血管留置管沿穿刺用导丝插入血管内;六、退出穿刺用导丝,固定血管留置管,完成内镜下血管插管术,如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穿刺完即可拔出穿刺针,采用血管留置管留置在血管中,避免了尖锐的针尖划破血管壁引起的各种危害,使用更安全;2、通过血管留置管注射药物、采集血液样本、或测压及血流动力学研究,更加准确、安全、可靠;3、穿刺用导丝前端较柔软不易损坏血管壁,中后部有一定硬度便于操作;导丝上的长度标记便于具体操作;4、所述血管留置管上开有多个通孔,提高数据准确性;当该留置管一侧贴在血管壁,通孔仍能保持通畅;5、所述导丝和血管留置管上面设有长度标记,看到一个或一组标记就可以判断导丝或血管留置管插入血管的的深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狭小的体腔内视野不开阔,往往无法判断导丝或留置管插入血管的深度,很容易引起导丝或留置管的滑出造成大出血的危险,看到一组或一个长度标记就能判断插入血管的深度,对操作非常方便,避免了血管留置管或导丝滑出的危险,提高了安全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丝贯穿穿刺针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血管留置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穿刺过程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例
参照附图1-5,一种内镜下血管插管系统,包括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有包括有针体1、针尖2和针柄3,所述针尖和针柄布置在针体两端,所述针体上套装有针鞘4和针鞘柄5,针鞘柄安装在针鞘尾部,相邻针柄布置,所述针体和针柄为中空结构,所述针鞘密封安装在针体上,所述针体前端位于针鞘外侧的侧壁上开有侧孔6;还包括有穿刺用导丝7和血管留置管9,所述导丝上设有长度标记8;所述血管留置管侧面设有通孔10,前端有长度标记11。所述针体的针尖呈锲形。所述针体前端的侧孔为两个,相邻布置。所述血管留置管上开有多个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之印,未经李之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47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皮气切插管套装
- 下一篇:一种球囊辅助置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