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充电红绿灯互转换工作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57828.1 | 申请日: | 2016-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7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莫立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31 | 代理人: | 叶永清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充电 红绿灯 转换 工作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指示灯互转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充电红绿灯互转换工作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需要显示电池充电的工作状态,即电池充电时的工作指示灯转换,转灯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指示转换电路,如附图1所示,其在上电时,信号一路通过电阻R3、二极管D1、保险管F1给电池BT1充电,一路通过电阻R1、R5给电容C2充电,另一支路通过电阻R2给红色指示灯RED点亮。在此过程中,电阻R1、R2、R5和电容C2的设置参数,直接导致电路先导通红色指示灯RED,而由于红色指示灯的点亮电压大于1.5V,而三极管Q1的开启电压低于该电压值,因此三极管Q1导通,绿色指示灯GRE两端电压接近为0,因此电容C2两端电压不能升高,且不能令三极管Q2导通。
当电池电压充到充满电压点时,由于稳压二极管DZ1、R6、R7的分压,令电阻R7两端的电压大于三极管Q2的BE极开启阈值,即三极管Q2导通,将红色指示灯RED两端电压拉低,电压差接近为0,因此红色指示灯熄灭,同时三极管Q1截止,通过电阻R1的电流将绿色指示灯点亮。从而达到电池充满时,红绿灯自动转换的状态。
在电路中,主要核心关注点在于电容C2,它直接影响了充电的时候红灯亮绿灯灭。
然而其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较大,故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在转换过程中也容易存在红绿灯同时亮起的情况,从而会影响使用的稳定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且使用电子元件器少的新型充电红绿灯互转换工作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充电红绿灯互转换工作电路,包括充电输入端、充电电池、在所述充电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串联有第五电阻、第二单向二极管和保险管,还设有充电指示红灯和充电指示绿灯,还包括互转换控制电路,所述互转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单向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在充电输入端的VCC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单向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与充电指示红灯相连接且充电指示红灯接在充电输入端的GND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一单向二极管的连接点上,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充电指示绿灯接在充电输入端的GND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稳压二极管串联电路后接在充电输入端的GND上,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上、另一端连接在第四电阻与稳压二极管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五电阻与第二单向二极管的连接点上。
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相比传统技术的电路而言节省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从而节省了制作成本,并且其使用稳定性好,可有效的防止充电指示红灯与充电指示绿灯同时点亮的情况发生,适用性好且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充电红绿灯互转换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57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视曲面支架
- 下一篇:一种轮式谷田中耕除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