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儿牙垫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71806.3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芳;汪英;吴娟;刘雪梅;邹捷;马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000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儿牙垫。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领域,牙垫是非常常见的一类产品,一般用于支撑嘴巴张开插入软管,或者,防止小儿磨牙等。
对于婴儿用牙垫,由于婴儿的身体小,并且承受能力弱,因此,对于牙垫的结构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中的小儿牙垫,包括用于插入小儿口空的牙垫主体以及用于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手,在使用时,操作者手拿把手部分,将牙垫主体部分插入小儿口中,实现支撑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小儿牙垫的横截面呈正方形,当婴儿使用时,整体的体积太大,小孩子不容易咬住,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小儿牙垫,咬槽太浅,不服帖,很滑,容易脱落。
另外,在牙垫主体的两侧可以放置软管(如导管),但是放置后,需要操作者用胶布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固定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小儿牙垫的使用方便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儿牙垫,该小儿牙垫通过结构的改进,能够有效的保证自身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儿牙垫,包括牙垫主体和把手,所述牙垫主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所述牙垫主体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
优选的,所述牙垫主体的厚度由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咬槽为椭圆形咬槽。
优选的,所述牙垫主体为中空塑胶牙垫主体。
优选的,所述咬槽至少包括第一咬槽、第二咬槽和第三咬槽,并且所述第一咬槽、所述第二咬槽和所述第三咬槽沿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咬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咬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咬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咬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把手与所述牙垫主体之间还设有防止所述牙垫主体落入小儿口中的环形挡圈。
优选的,所述牙垫主体的侧面设有供软管插入小儿口中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有用于固定软管的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为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包括牙垫主体和把手,所述牙垫主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所述牙垫主体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该小儿牙垫,通过将所述牙垫主体的横截面,由现有技术的正方形结构,改进为长方形结构,并在所述牙垫主体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可以使得插入小儿口中的所述牙垫主体的厚度较薄,小儿容易咬住,并且通过所述咬槽的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小儿使用,并且使用舒适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牙垫、2-第二牙垫、3-第三牙垫、4-牙垫主体、5-挡圈、6-把手,7-魔术贴、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小儿牙垫,该小儿牙垫不仅可以方便小儿使用,并且使用舒适性显著提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小儿牙垫包括牙垫主体4和把手6,牙垫主体4为插入小儿口中的主要结构部分,把手6用于方便操作者拿捏,优选的,牙垫主体4与把手6为一体结构,方便加工,结构牢固。
牙垫主体4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牙垫主体4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即牙垫主体4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厚度变薄,方便插入小儿口中,同时,咬槽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婴儿含住牙垫的时候容易脱落的现象。
优选的,咬槽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方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471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牛的保定通道
- 下一篇:一种picc置管病人专用沐浴套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