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鞍环填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94797.2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萍;段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萍乡市华顺环保化工填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30 | 分类号: | B01J19/3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8 | 代理人: | 沈亚芳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鞍环 填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鞍环填料。
背景技术
填料主要用于填料塔,为气、液两相提供充分的接触面,并为提高其湍动程度创造条件,以利于传质及传热。它们应能使气、液接触面大、传质系数高,同时通量大而阻力小,所以要求填料层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表面湿润性能好,并在结构上还要有利于两相密切接触,促进湍流,以及吸附烟气中的杂质等,多在炼油、冶金、煤气、制氧等行业的干燥塔、吸收塔、冷却塔、洗涤塔、再生塔中使用。
现有的中鞍环填料结构存在易串结,通量不足,阻力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不易串结,通量大,阻力小,散堆效果好的中鞍环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中鞍环填料,它包括下鞍部、上鞍部和圆弧部;所述的下鞍部、上鞍部通过圆弧部过渡连接构成马鞍状的填料本体;所述的下鞍部、上鞍部与圆弧部的连接处设有两根第一凸筋,所述的下鞍部、上鞍部与圆弧部的设有一根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相互交叉,两根所述第一凸筋之间位于所述第二凸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下鞍部和上鞍部设有若干个轴线与所述第一凸筋所在平面垂直的穿孔;所述填料本体的边缘设有半圆形凸起,所述填料本体的两端设有舌片。
作为优化,所述的填料本体的厚度为1.5-1.8mm。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厚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边缘半圆形凸起以及舌片的设置可有效防止了填料之间的串结,改善散堆效果,穿孔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设计在于轴向和径向提高了填料的空隙率,更利于液体的分散均匀,减少阻力,并提高传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鞍环填料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鞍环填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鞍环填料的反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中鞍环填料,它包括下鞍部1、上鞍部2和圆弧部3;所述的下鞍部1、上鞍部2通过圆弧部3过渡连接构成马鞍状的填料本体;所述的下鞍部1、上鞍部2与圆弧部3的连接处设有两根第一凸筋4,所述的下鞍部1、上鞍部2与圆弧部3的设有一根第二凸筋5,所述第一凸筋4与第二凸筋5相互交叉,两根所述第一凸筋4之间位于所述第二凸筋5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下鞍部1和上鞍部2设有若干个轴线与所述第一凸筋4所在平面垂直的穿孔8;所述填料本体的边缘设有半圆形凸起,所述填料本体的两端设有舌片9。所述的填料本体的厚度为1.5-1.8mm。所述第一凸筋4与第二凸筋5厚度为2-3mm。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实施范例,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同等交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萍乡市华顺环保化工填料有限公司,未经萍乡市华顺环保化工填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394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工用搅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功补偿和智能换相的三相不平衡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