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11593.0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百达丝绸喷织厂;林建 |
主分类号: | D03D47/32 | 分类号: | D03D47/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水 织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水织机,在纺织领域十分的常见,如日本津田驹8100喷水织机,它的导丝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与机架1′相连接的安装座2′、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第一导丝辊3′、通过轴座4′设置在第一导丝辊3′的安装轴上的第二导丝辊5′,其中第一导丝辊3′和第二导丝辊5′分别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且第二导丝辊5′位于第一导丝辊3′的左上方,丝线X′自第一导丝辊3′、第二导丝辊5′向织机内输送,机架1′与安装座2′的连接面分别为第一连接面10′和第二连接面20′,且第一连接面10′和第二连接面20′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同时第一导丝辊3′和第二导丝辊5′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不可调节。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机架1′相连接的安装座2′固定连接后,将无法实现第一导丝辊3′和第二导丝辊5′的轴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调节,一旦经过第一导丝辊3′和第二导丝辊5′丝线出现张力不足时,容易发生抖动,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如:布的经纬丝线分布不紧凑、布表面的不平整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其包括与机架相连接的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导丝辊、通过轴座设置在第一导丝辊的安装轴上的第二导丝辊,其中第一导丝辊和第二导丝辊分别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第二导丝辊位于第一导丝辊的侧上方,丝线依次经过第一导丝辊和第二导丝辊向织机内移动,机架与安装座的连接面分别为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特别是,第二导丝辊的外径大于第一导丝辊的外径。
优选地,第二导丝辊的外径为第一导丝辊的外径的1.2~1.5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导丝装置还包括自安装座的底部楔入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使得安装座的下部向机架外张开的楔形块,当楔形块楔入后,第二连接面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30°。
优选地,第二连接面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1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楔形块的纵截面呈自下而上宽度逐渐变大的梯形。
进一步的,梯形为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所在的侧面与机架的第一连接面重合、斜腰所在的侧面与安装座的第二连接面重合。
此外,轴座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导丝辊和第二导丝辊两端部的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其中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固定连接,安装轴穿过第一轴座设置在安装座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大第二导丝辊外径,从而向机架外撑开丝线使其相对张紧,克服了丝线张力不足的难题,防止了丝线的抖动,确保所织布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的局部左视示意图(去除左侧的安装座和机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的局部左视示意图(去除左侧的安装座和机架);
其中:1,1′、机架;2,2′、安装座;3,3′、第一导丝辊;4,4′、轴座;41、第一轴座;42、第二轴座;43、连接件;5,5′、第二导丝辊;6、楔形块;X,X′、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喷水织机的导丝装置,其包括与机架1相连接的安装座2、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第一导丝辊3、通过轴座4设置在第一导丝辊3的安装轴上的第二导丝辊5,其中第一导丝辊3和第二导丝辊5分别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第二导丝辊5位于第一导丝辊的左上方,丝线X依次经过第一导丝辊3和第二导丝辊5向织机内移动,机架1与安装座2的连接面分别为第一连接面10和第二连接面20。
本例中,第二导丝辊5的外径大于第一导丝辊3的外径。
具体的,第二导丝辊5的外径为第一导丝辊3的外径的1.2~1.5倍(图中为1.2倍)。
同时,上述的导丝装置还包括自安装座2的底部楔入第一连接面10和第二连接面20之间使得安装座2的下部向机架1外张开的楔形块6,当楔形块6楔入后,第二连接面20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30°。
本例中,第二连接面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10°~20°。其中以15°为最佳角度。
进一步的,楔形块6的纵截面呈自上而下宽度逐渐变大的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百达丝绸喷织厂;林建,未经吴江市百达丝绸喷织厂;林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11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棉纱编织的断纱自停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简易多芯丝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