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抬包倾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87330.0 | 申请日: | 2016-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6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勇 |
主分类号: | B22D41/06 | 分类号: | B22D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39 | 代理人: | 周自清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抬包倾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电解铝流程中的一种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尤其涉及在电解铝液铸造生产线上用于使抬包内铝液经受料口注入炉熔池的铝液抬包倾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铝生产流程中,铝的电解与铸造是在不同场所进行的。电解后的高温铝液使用真空抬包从电解槽转注到被称作抬包的容器中转运,有的直接使用真空抬包转运。抬包为加盖的圆桶,设有出水口。抬包出水口的位置、形状和功能都类似于茶壶的壶嘴。抬包车将抬包运抵铸造场所,天车悬吊抬包到适当高度,靠近混合炉的受料口,通过抬包自身装置的蜗轮蜗杆机构倾翻包体,使铝液从抬包出水口流出、转注进入炉子的熔池。抬包侧壁装置的蜗轮蜗杆机构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动力形式。接收铝液的炉子也可以是静置炉、熔炼炉。
受现有设备制约所形成的这一工艺流程存在三方面的重要缺陷:一是抬包在倾翻过程中始终处于悬吊状态,稳定性差,人为因素或机械故障都可能造成抬包偏移、翻转速度失控等异常,致使高温铝液外溢而引发事故。二是在铸造工序厂房内,多台混合炉使用同一条天车运行轨道,一个时间只能对其中一台炉子实施转注铝液作业,其它载铝抬包和空置待料的炉子只能排队等候。因抬包无热源,长时间等候造成温降可能导致铸包。三是当混合炉出现异常时,通常采取的应急措施为外铸,即:天车悬吊抬包,直接向铸造机转注铝液。此时要求悬吊位置和随动角度、翻转速度要十分稳定和精准,稍有差池便可能造成生产或安全事故。
上述液体铝入炉方式不但因为天车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随着电解铝工业的发展,产品的丰富,电解铝铸造生产线也越来越多,电解铝液入炉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抬包倾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抬包倾翻装置,包括机座1、倾翻平台2、液压系统3;机座1为框架结构,机座1框架的内壁设台阶形结构或设有横梁;倾翻平台2搁置在机座1上,机座1前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机座立柱5;倾翻平台2前侧边两端部各设L形连接臂6,L形连接臂6的竖段与机座立柱5的高度相适应,L形连接臂6的横段架设于机座立柱5顶部通过轴4转动联结;液压系统3包括液压缸11、液压活塞杆12;其特征在于:机座1的左右两侧前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一液压连接件9,倾翻平台2左右两侧后端底部向外伸出形成第二液压连接件10,液压缸11与第一液压连接件9转动连接,液压活塞杆12与第二液压连接件10转动连接;倾翻平台2上形成有一个平台踏面8,平台踏面8前低后高;倾翻平台2上位于两个L形连接臂6的竖段的两侧向内各形成有抬包限位柱7;倾翻平台2上位于两个L形连接臂6的竖段的上端向内各形成有托架13,托架13与抬包的上部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抬包流咀在两侧轴4的轴线上。
优选的,限位柱7向内侧形成弧面,或者限位柱7向内侧形成多个支撑点或者支撑块,该多个支撑点或者支撑块处于弧面上的不同部位。
进一步的,弧面的包角为130°包角。
优选的,平台踏面8的坡度角度为2°。
优选的,托架13具有翻转结构,抬包上与其相对应的部位具有锁合配合部件,倾翻平台2处于水平位置时,托架13处于释放状态,倾翻平台2处于倾翻状态时,托架13与抬包上的锁合配合部件锁合处于锁合状态,倾翻平台2复位处于水平位置时,托架13脱离抬包并保持释放状态。
进一步的,托架13对称设置且至少为两个。
更进一步的,两个托架13的夹角为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勇,未经吕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87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热模锻模座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