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2856.0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3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斌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利工程 平流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一般的,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传统的平流式沉淀池底部多为平整型,底部平底需要间断操作,人工或机械来对底部淤泥进行清洁,即间歇式的工作,效率低,动作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其结构包括进水槽、沉淀池和出水槽,
进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的一侧设置有溢流渠,溢流渠的一侧设置有沉淀池,
沉淀池设置有单排并列设置的两个到六个数量的圆锥锥底,
相邻的两个圆锥锥底的上缘相贯;
每一个圆锥锥底设置有排泥口,排泥口内密封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向上延伸到圆锥锥底内腔,排泥管的顶端设置有三脚架锥底刮泥刀,三脚架锥底刮泥刀的外侧刀刃和圆锥锥底紧密贴合;
排泥管向下延伸设置有轴封,排泥管穿过轴封设置有旋转轴封接头,旋转轴封接头底端连接有排泥弯头,排泥弯头连接排泥离心泵;
轴封与旋转轴封接头之间的排泥管管壁上设置有旋转把手;
沉淀池的尾端设置有净水溢流布水渠,净水溢流布水渠的一侧设置有出水槽。
沉淀池设置有单排并列设置的三个圆锥锥底。
进水槽和出水槽体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利用在圆锥锥底内设置三脚架锥底刮泥刀,利用三脚架锥底刮泥刀的人工旋转,来对圆锥锥底的淤泥进行外部清理,此时无需中断平流操作,持续注水,做到连续操作净水,且间歇操作排泥,在不间断供应进水的情况下,对污泥进行间歇清淤,实现连续操作的不间断的水处理工序,处理效率高,设备维护简单,有效降低处理成本。
该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进水槽,2、溢流堰,3、溢流渠,4、沉淀池,5、圆锥锥底,
6、排泥口,7、排泥管,8、三脚架锥底刮泥刀,9、轴封,
10、旋转轴封接头,11、排泥弯头,12、排泥离心泵,
13、旋转把手,
14、净水溢流布水渠,15、出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多斗平流式沉淀池,其结构包括进水槽1、沉淀池4和出水槽15,
进水槽1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堰2,溢流堰2的一侧设置有溢流渠3,溢流渠3的一侧设置有沉淀池4,
沉淀池4设置有单排并列设置的两个到六个数量的圆锥锥底5,
相邻的两个圆锥锥底5的上缘相贯;
每一个圆锥锥底5设置有排泥口6,排泥口6内密封设置有排泥管7,排泥管7向上延伸到圆锥锥底内腔,排泥管的顶端设置有三脚架锥底刮泥刀8,三脚架锥底刮泥刀8的外侧刀刃和圆锥锥底5紧密贴合;
排泥管7向下延伸设置有轴封9,排泥管7穿过轴封9设置有旋转轴封接头10,旋转轴封接头10底端连接有排泥弯头11,排泥弯头11连接排泥离心泵12;
轴封9与旋转轴封接头10之间的排泥管管壁上设置有旋转把手13;
沉淀池4的尾端设置有净水溢流布水渠14,净水溢流布水渠14的一侧设置有出水槽15。
沉淀池4设置有单排并列设置的三个圆锥锥底。
进水槽1和出水槽15体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斌,未经王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2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