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进风冲焰式聚能炉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3721.8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1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白龙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64;F23D14/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711 四川省达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进 风冲焰式聚能炉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炉具,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炉具的炉头。
背景技术
市面常见的燃气炉具,其炉头包括引射管和炉头汇流型腔(整体成型或局部分段结构),火盖底座直接放置在炉头汇流型腔顶部,引射管包括一根中心引射管和一根外围引射管,两管均与火盖底座连通,将燃气导入火盖底座型腔内,燃气和空气混合后由火盖和火盖底座进行分配,火焰分为相对独立的内火和外火。由于结构和技术的局限,整个炉头都设置于炉具内部,只将炉头汇流型腔的顶部暴露在炉具外。
这种结构的燃气炉具,其特点是:引射器与供气设备直接或间接连接后,整个炉头几乎均被安装在炉具内部。
上述结构容易导致如下问题:
1、炉头引射管处产生回火后,对炉具产生极大破坏,甚至因此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2、单根外火引射管的引流作用不强,无法导入足够的空气与燃气混合,导致燃气预混不充分,燃气燃烧效率不高;
3、单根外火引射管的引流作用有限,形成的气流强度不高,导致火焰的热强度不高,热效率也不高;
4、仅能从炉具内部引射有限的空气与燃气进行混合,容易导致因空气不足而熄火或燃烧不充分;
5、炉头上的高热量直接散发到炉具腔体内,从而导致炉具其它部件加速老化甚至损坏;
6、不能利用到炉头因传导所产生的余热,无法实现余热回收利用;
7、清洗、维修、更换炉头均不方便;
8、时有发生小虫在供气设备(喷嘴)和引射管内做窝或做茧后,导致燃气大量回流进入到炉具腔体内形成的严重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进风冲焰式聚能炉头,旨在改善现有燃气炉头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进风冲焰式聚能炉头,包括预混座、冲焰引射器和隔盖;
所述预混座顶部设有一个向上敞开的预混腔,所述冲焰引射器设于所述预混腔内;所述冲焰引射器包括一根内火引射管以及多根环绕该内火引射管而设的外火引射管;相对应地:所述预混座设有内火燃气管和外火燃气管,所述内火燃气管设有一个通往所述预混腔、并与所述内火引射管对应的内火燃气出口,所述外火燃气管则设有多个通往所述预混腔、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外火引射管一一对应的外火燃气出口;
所述隔盖设于所述预混座的顶部、并固定于所述冲焰引射器;该隔盖设有一个外火燃气汇流腔,该外火燃气汇流腔的腔底设有一个可容所述内火引射管穿过的中心通孔、以及多个分别与多根所述外火引射管的顶部管口一一对接的周边孔。
更进一步,所述隔盖与所述预混座之间通过槽柱装置相互插接,二者之间隔留有隔缝,所述预混腔通过所述隔缝与外界相通。
更进一步,所述隔缝的高度介于0.5-3cm。
更进一步,所述内火引射管的管口底端与所述内火燃气出口之间上下隔空正对。
更进一步,所述内火引射管的管口底端与所述内火燃气出口口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3cm。
更进一步,每个所述外火燃气出口均设有一喷嘴;所述喷嘴的底部、顶部和中部均设有通孔,其底部插接在外火燃气出口内,其顶部与所述外火引射管的管口底端隔空正对。
更进一步,所述喷嘴的顶部与所述外火引射管的管口底端之间的距离介于0.5-3cm。
更进一步,多根所述外火引射管的顶部管口均设于所述内火引射管的顶部管口下方。
更进一步,多根所述外火引射管的管体均从上到下逐步向外倾斜、下掠式地以所述内火引射管为中心呈矩阵分布于所述内火引射管的周围,以使所述外火燃气汇流腔内产生外火旋流。
更进一步,所述冲焰引射器采用一体铸造成型、或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组件相互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冲焰引射器设有一根内火引射管和多根外火引射管,该冲焰引射器与预混座之间在预混腔内隔空导通;本实用新型的预混座和隔盖之间通过若干个支脚相互连接,预混座座体和隔盖盖体之间相互隔离且保持有一段距离;相较于之前的燃气炉头,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势:
1、由于内火引射管不与内火燃气管连接,外火引射管也不与外火燃气管连接,引射器内所产生的回火被阻断在预混腔,不会进入内火燃气管和外火燃气管,更无法通过内火燃气管和外火燃气管进入炉具内部,可有效避免回火对炉具的破坏、防止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安全性高;
2、由于采用了多根外火引射管,可有效增强预混腔内的燃气流,从而吸入更多的空气进入预混腔与燃气进行结合,使燃气得以充分预混,提高燃气燃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白龙,未经朱白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3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焚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