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管多线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0606.7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国;郑国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粤钢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管多线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管多线退火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退火炉,通常包括单管双线退火炉体、设置于所述的退火炉体内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根退火管,多根所述的退火管沿着所述的退火炉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通常退火炉采用单管单线的方式,使得生产效率较低,能源利用率较低。现有的退火炉加热一般有电热管加热法和电阻丝线绕包加热法两种,其中电热管加热法采用多根电热管与炉管排正交放置,通过控制电热管的加热来控制炉管排的温度。其中电阻丝绕包加热法采用单芯电阻丝隔着绝热层和导热层绕包在炉管排上,单芯电阻丝易损坏,且不易更换,不便于维护。现有的退火进线方式都是一线一管同时退火时,炉内热能大都过剩,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管多线退火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管多线退火炉,包括退火炉、炉管、线材和多片收线盘;所述退火炉内部安装有炉管,所述炉管两端安装有分线器,所述线材穿过分线器和炉管,所述退火炉外层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多片收线盘安装在收线盘支架上,且多片收线盘包括立柱和单片收线盘,所述多片收线盘设有多个单片收线盘。
进一步,所述线材穿过分线器和炉管与多片收线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分线器上设有通孔,通孔共设有四个,且均与分布在分线器上。
进一步,所述炉管内安装有加热片,且炉管的直径为4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管多线退火炉,通过采用一管多线的方式进行加工,改变了传统退火进线方式都是一线一管同时退火,造成炉内热能大都过剩,浪费成本的问题,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且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通过分线器控制多根线材之间的间距,使得线材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通过安装多片收线盘,使一条炉管一次性退火多条线材,保证可充分利用炉内热能,节约成本,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退火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片收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线材与多片收线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隔热层;2-退火炉;3-炉管;4-线材;5-分线器;6-加热片;7-通孔;8-收线盘支架;9-立柱;10-单片收线盘;11-多片收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一管多线退火炉,包括退火炉2、炉管3、线材4和多片收线盘11;退火炉2内部安装有炉管3,炉管3两端安装有分线器5,线材4穿过分线器5和炉管3,退火炉2外层设置有隔热层1,线材4穿过分线器5和炉管3与多片收线盘11连接,分线器5上设有通孔7,通孔7共设有四个,且均与分布在分线器5上,炉管3内安装有加热片6,且炉管3的直径为4cm,多片收线盘11安装在收线盘支架8上,且多片收线盘11包括立柱9和单片收线盘10,多片收线盘11设有多个单片收线盘10,通过采用一管多线的方式进行加工,改变了传统退火进线方式都是一线一管同时退火造成炉内热能大都过剩,浪费成本的问题,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且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通过分线器5控制多根线材4之间的间距,使得线材4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通过安装多片收线盘11,使一条炉管3一次性退火多条线材4,保证可充分利用炉内热能,节约成本,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粤钢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粤钢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0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进式加热炉用特厚板料筐
- 下一篇:金相、力学热处理模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