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燃烧器及燃气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7455.1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6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梅;朱鑫;沈志强;胡杨;史振京;吴林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58;F23D14/4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侯艳艳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燃烧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燃烧器的结构改进,具体涉及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燃烧器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以节能减排,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方法一,提高燃烧器一次空气引射量,使燃气燃烧更完全,降低废气排放量,从而可以降低锅支架,压缩锅底与燃烧器的距离;方法二是缩小燃烧器的直径,燃气燃烧的火焰更集中,同时延长了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接触时间;方法三是出火角度加大,火焰直接接触到锅底;方法四是在燃烧器的周围增加聚能圈,聚能圈能将热量聚集及反射到锅底。然而上述方法导致燃烧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另外,因为灶具的使用环境恶劣,在使用时有水、油、汤液、菜等附在燃烧器上,但是燃烧器结构紧凑又要考虑安全外观也不能做到太大,则用户在使用燃气灶时,经常面临燃烧器火盖、炉头、锅架等不易清洁,同时点火针头部容易有脏物掉在上面,导致点火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燃烧器及燃气灶,可大大提高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且结构简单,无需另外设置零部件,不会增加燃烧器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高效燃烧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炉头、外火盖、内火盖和点火针,所述炉头包括引射管、头部混合腔、分气腔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内火盖上分布有内环火孔;所述外火盖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均布设有外环火孔,其中,内环壁上的外环火孔包括间隔设置的外环主火孔和外环辅助火孔,所述内环火孔的轴线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为上述高效燃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内环火盖上的内环火孔的轴线竖直设置,可以使中心火焰拉长直冲到灶具底面,使高温的中心火焰沿着锅底分布,可大大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同时,仅通过改变内环火盖上的火孔轴线方向,而无需另外设置零部件,不会增加燃烧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燃烧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燃烧器的内环火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燃烧器的外环火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燃烧器的炉头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6,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10、外火盖20、内火盖30和点火针40,当然还包括底壳50、阀体组件60和主气管70,底壳50是一个支承部件,炉头10、阀体组件60、主气管70分别安装在底壳50上,同时,炉头10包括引射管11、头部混合腔12、分气腔13和二次空气通道14;内火盖30上分布有内环火孔31;外火盖20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均布设有外环火孔,其中,内环壁21上的外环火孔包括间隔设置的外环主火孔22和外环辅助火孔23。现有技术中,内火盖30上的内环火孔31通常是穿过内火盖30的侧壁斜向上设置,其轴线与水平面约成20-30°,这样使得中心火焰不直冲锅底,部分热量会流失,使燃烧器热效率下降。本实施例所提出的高效燃烧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内火盖30上的内环火孔31的轴线竖直设置,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使中心火焰拉长直冲锅底,使高温的中心火焰沿锅底分布,可大大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具有地,内环火孔31包括内环主火孔311和位于内环主火孔311外围的内环辅助火孔312。现有技术中,内火盖30的内环主火孔311的直径通常为2.3-2.6mm,内环辅助火孔312的直径通常为1.5-1.6mm,而本实施例中内环主火孔311的直径范围为6-10mm,内环辅助火孔312的直径范围为1.6-2.0mm,火孔直径加大,提高内火盖30上火孔的出火量,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当然,内火盖30上的内火火孔31也可以为若干个直径相同的火孔,火孔直径优选1.4~1.8mm,火孔壁厚1.2~1.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7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尺度电子电器废弃物连续热解焚烧装置
-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配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