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报警器的声音共鸣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3117.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4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习;陈少强;张远龙;周奎;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G10K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警器 声音 共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报警器的声音共鸣腔机构。
背景技术
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光、气压等形式来提醒或警示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声光报警器作为报警器的一种,又叫声光警号;是为了满足客户对报警响度和安装位置的特殊要求而设置,同时发出声、光二种警报信号;燃气泄漏使室内浓度达到报警器浓度后,报警器的红色指示灯亮,蜂鸣器发出“辟-辟-”的报警声,所以叫做声光报警。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压电效应,压电陶瓷除具有压电性外,还具有介电性、弹性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声传感器、声换能器、超声马达等。
现有声音共鸣腔结构方式,将压电陶瓷片嵌入共鸣腔体,注入PE热熔胶固定。这样手动注入热熔胶用量不一,会导致共鸣腔发出声音大小不一、破音等问题。其次,导致产品在装配时浪费资源,在工业大批量生产时,严重制约生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报警器的声音共鸣腔机构,使共鸣腔机构加工更加简单。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报警器的声音共鸣腔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共鸣腔腔体;共鸣腔腔体内嵌有压电陶瓷片,共鸣腔腔体内设有用于压紧压电陶瓷片的支柱。
优选的,底座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凸台以及均匀设置在凸台周围的扣合爪。
优选的,底座通过扣合爪与共鸣腔腔体的扣合边连接。
优选的,扣合爪设置有6个;扣合边为一个圆环。
优选的,底座的内部设有引线出口。
优选的,引线出口连通共鸣腔腔体的共鸣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上的扣合爪与已嵌入压电陶瓷片的共鸣腔腔体的扣合边扣合连接,较原有的共鸣腔结构加工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且节约大量时间、性能更可靠,可以更好的实现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声音共鸣腔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声音共鸣腔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声音共鸣腔机构共鸣腔腔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声音共鸣腔机构底座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共鸣腔腔体;3、压电陶瓷片;4、扣合爪;5、引线出口;6、扣合边;7、共鸣腔;8、凸台;9、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报警器的声音共鸣腔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和共鸣腔腔体2;共鸣腔腔体2内嵌有压电陶瓷片3,共鸣腔腔体内设有用于压紧压电陶瓷片的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底座1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凸台8以及均匀设置在凸台8周围的扣合爪4,底座1通过扣合爪4与共鸣腔腔体2的扣合边6连接,扣合爪4设置有6个,扣合边6为一个圆环,底座1的内部设有引线出口5,引线出口5连通共鸣腔腔体2的共鸣腔7。
声音共鸣腔机构中的压电陶瓷片3是安装在共鸣腔腔体2和底座1之间。没有扣合时,如图3、4所示,当共鸣腔腔体2上的扣合边6与底座1上的扣合爪4扣合时,底座1上的6个扣合爪4将共鸣腔腔体2牢牢扣住。引线出口5连通共鸣腔腔体2的共鸣腔7,此时,工作引线与压电陶瓷片3接触,从共鸣腔7至引线出口5中间引出。声音共鸣腔机构通过在共鸣腔腔体2内嵌有压电陶瓷片3,且底座1上设置扣合爪4,共鸣腔腔体2上设有扣合边6,扣合爪4扣合在扣合边6上,较原有的共鸣腔结构加工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且节约大量时间、性能更可靠,可以更好的实现大批量生产。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3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