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井逃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1945.0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李征宇;汪青杰;李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逃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安全逃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采矿过程中,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 矿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矿难发生往往会造成采矿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安全 措施已采矿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当矿难发生或即将发生时,采矿人员可以使用自救器离开危险区或者躲进救生舱 内,但是这些安全设备都有其局限性。例如,传统的过滤式自救器会受到外界氧气含量的限 制,如果遭遇严重的瓦斯突出事故,即使带上过滤式自救器仍会导致人员窒息;而传统的隔 离式自救器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仅能为逃生者提供有限的氧气供应时间;而救生舱虽然能够 为人员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但是位于救生舱内的人员只能被动等待救援,无法依靠自己的 力量在短时间内逃出危险区。
可以看出,现有的救生设备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全新的逃生 方案,既能保证采矿人员正常的生存环境,又能帮助采矿人员快速安全的逃离危险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井逃生系统,当矿难发生或即将发生 时,既能保证采矿人员正常的生存环境,又能帮助采矿人员快速安全的逃离危险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逃生系统,包括横向逃生 管道、竖向逃生管道、安全仓及安全硐室,所述横向逃生管道布设在主巷道内,在主巷道之 间设置有联通管道,所述竖向逃生管道布设在竖井内,横向逃生管道与竖向逃生管道相连通; 所述安全仓设置在横向逃生管道上,且安全仓位于安全硐室内;在所述横向逃生管道上设置 有若干紧急进出门,在横向逃生管道端部设置有紧急入口密封门。
所述安全硐室靠近竖井或者联通管道设置,且安全硐室与主巷道相垂直,安全硐室宽度 为2m~4m,高度为3m~5m。
相邻所述紧急进出门在横向逃生管道上的间隔距离为100m~200m。
所述横向逃生管道与采矿工作区的距离为10m~50m。
所述横向逃生管道及竖向逃生管道均由若干单元段组成,每个单元段的长度为3m~6m。
所述横向逃生管道及竖向逃生管道均采用双层管壁结构,且管道横截面为椭圆形。
所述横向逃生管道包括内层管壁及外层管壁,在内层管壁与外层管壁之间设置加强筋肋, 在外层管壁上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与主巷道中的轨道距离为0.5m~1m,支撑架与主巷道地 面的倾角为60°~70°;在所述横向逃生管道顶部布设有集成管线。
所述安全仓采用双层仓壁结构,且安全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安全仓包括内层仓壁及外层仓壁,在内层仓壁与外层仓壁之间设置加强筋肋。
在所述安全仓顶部布设有集成管线,在安全仓内部放置有逃生用品、急救用品、维生食 品及定位通信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矿井的主巷道及竖井内加装逃生管道,同时配设有安全仓和安全硐室, 当矿难发生或即将发生时,采矿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躲进逃生管道内,有效保证采矿人员能够 安全撤离,当发生严重矿难时,采矿人员也可快速进入安全仓内,并在安全仓所提供的正常 生存环境下等待救援或进行必要的自救,最大程度的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井逃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横向逃生管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安全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横向逃生管道,2—竖向逃生管道,3—安全仓,4—安全硐室,5—主巷道,6 —竖井,7—联通管道,8—紧急进出门,9—紧急入口密封门,10—内层管壁,11—外层管壁, 12—支撑架,13—轨道,14—集成管线,15—内层仓壁,16—外层仓壁,17—逃生用品,18 —急救用品,19—维生食品,20—定位通信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1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