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1211.2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4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勇;刘雁声;阎震;宋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雷克森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91;B65B35/2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传输 轻型 食品 生产线 精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属于 食品生产高速传输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线自动化是高速食品传输线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某些产品包装因其 在远距离高速运行时无法保持产品间的相互位置以及产品自身的方向性, 自动包装机频繁地因此发生故障,影响了整线生产效率。并且远距离传输 要求产品在不同链条间交轨传输,在交轨时更难保持产品的朝向与产品间 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传输轻 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特点是:包含导出基座传 输线、导入基座传输线与真空吸附传输器,导出基座传输线的末端与导入 基座传输线的首端相对,导出基座传输线和导入基座传输线上均安装有带 基座链条,在导出基座传输线的末端与导入基座传输线的首端之间设有真 空吸附传输器。
进一步地,上述的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其中, 所述真空吸附传输器通过连接固定架与导出基座传输线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其中, 所述导入基座传输线通过连接固定架与真空吸附传输器相连接。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其中, 所述真空吸附传输器包含多个真空吸附模块和连接件,真空吸附模块通过 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连接件为活动连接件,真空吸附模块具有吸附面,在 支撑和驱动装置作用下可转动,处于输送区域的吸附面组合构成输送载物 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带基座链条与真空传输的组合实现产品在 不同链条间精确的交轨传输,带基座链条保证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精确传 输,在产品运行到导出基座传输线的末端时,真空吸附传输器将产品吸起, 并传递至导入基座传输线的首端,再由下一条链条进行精确传输;确保经 过长距离高速传输后,产品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自动包装机的故 障率,提高整线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高速传输轻型食品生产线的精确交轨机构,包含导出基 座传输线1、导入基座传输线5和真空吸附传输器3,导出基座传输线1 的末端与导入基座传输线5的首端相对,导出基座传输线1和导入基座传 输线5上均安装有带基座链条2,在导出基座传输线1的末端与导入基座 传输线5的首端之间设有真空吸附传输器3。
其中,导入基座传输线5通过连接固定架4与真空吸附传输器3相连 接。真空吸附传输器3通过连接固定架与导出基座传输线1相连接。
真空吸附传输器3包含多个真空吸附模块和连接件,真空吸附模块通 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连接件为活动连接件,真空吸附模块具有吸附面、 吸气孔、吸附腔和排气口,在支撑和驱动装置作用下可转动,处于输送区 域的吸附面组合构成输送载物面。
具体应用时,带基座链条保证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精确传输,在产品 运行到导出基座传输线1的末端时,真空吸附传输器3将产品吸起,并传 递至导入基座传输线5的首端,再由下一条链条进行精确传输。
上述机构通过带基座链条与真空传输的组合实现产品在不同链条间 精确的交轨传输,从而保证经过长距离高速传输后,产品的位置不发生变 化,从而减少自动包装机的故障率,提高整线生产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 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雷克森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弗雷克森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1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