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及静载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1204.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印;辛利伍;贺振宇;李炳海;刘伟;张笑凡;董天文;吕志浩;钱同庆;丁晓明;杨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梁 反力 静载试验 主梁 上端 千斤顶 安装过程 锚杆连接 支撑位置 下端 建筑工程领域 静载试验系统 千斤顶支撑 固定设置 压合 桩基 灵活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载试验反力结构不适用于或安装过程安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及具备该静载试验反力结构的静载试验系统。其中,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包括千斤顶,支撑于千斤顶上端的主梁,若干分别压合于主梁上端面的两端的次梁,以及多个分别沿各个次梁长度方向分布且位于主梁两侧的锚杆连接结构。其中,锚杆连接结构上端连接于次梁,下端固定设置,用于限制次梁向上的位移。千斤顶支撑于主梁下端面的两端之间的支撑位置,且两侧的次梁分别位于支撑位置的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布置灵活,能够适应不同桩基设计形式及提供不同的反力,并且安装过程方便且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载试验反力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备该静载试验反力结构的静载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基桩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承载能力与桩身质量。桩承载力的准确测试对于各类建筑物基础设计乃至上部结构的设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静载试验是测试建筑工程桩的承载能力的试验。桩的静载试验就是以一固定时间段的沉降量作为稳定标准,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然后通过架设于桩顶的位移表测得桩身的沉降量,从而得出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通过试验数据的判读来确定桩的承载能力。
现有的静载试验分为锚桩法和堆载法。堆载法的反力结构(提供作用于试验状的荷载的结构)的设置方式为:在桩顶使用钢梁设置的承重平台和平台上堆重物,依靠放在桩头上的千斤顶将平台逐步顶起,从而将力施加到桩身;锚桩法的反力结构的设置方式为:将测试桩周围对称的几根锚桩用锚筋与反力架连接起来,依靠桩顶的千斤顶将反力架顶起,由被连接的锚桩提供反力。
随着地基基础工艺发展,桩基承载力越来越大,设计桩间距大或桩不成规则布置,不能采用锚桩法;而堆载反力平台需要重物配重搭建,重物的运输、吊装等等花费的成本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吊装、安装过程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静载试验反力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载试验反力结构不适用于或安装过程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静载试验反力结构的静载试验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其包括千斤顶,支撑于千斤顶上端的主梁,若干分别压合于主梁上端面的两端的次梁,以及多个分别沿各个次梁长度方向分布且位于主梁两侧的锚杆连接结构。其中,锚杆连接结构上端连接于次梁,下端固定设置,用于限制次梁向上的位移。千斤顶支撑于主梁下端面的两端之间的支撑位置,且两侧的次梁分别位于支撑位置的两侧。测试时,千斤顶、主梁和待测的试验桩的中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的静载试验系统使用时,驱动千斤顶向上顶升,由于主梁、次梁的重力以及锚杆连接结构的抗拉拔力叠加的反力的阻碍,千斤顶向下压试验桩。通过分析试验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即可得到试验桩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静载试验反力结构为一种多锚杆-反力梁反力结构,其利用锚杆的抗拔性能为试验装置提供反力,针对不同的桩基承载力可以提供多变的布置方式,更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不受桩基设计形式和承载力大小等因素制约,并且安装过程安全性高可以大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相比于现有的静载试验中适用受限较大的锚桩法和操作安全差的堆载法,具有实用性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进一步地:
锚杆连接结构包括扁担梁、连接杆以及锚具;
连接杆有两组,两组连接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扁担梁的两端,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U形结构向下套于次梁的上端面,使扁担梁向下压合次梁和两组连接杆分别位于次梁的两侧;
锚具的下端固定设置,上端固定连接U形结构的下端。
进一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1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