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容器的混合云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0314.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0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卿;陈琪;王巍;谢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容器 混合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的混合云管理系统及方法,基于容器的混合云管理系统包括混合云管理服务器、云堆栈服务器,其中混合云管理服务器包括注册认证模块、适配驱动模块、配置管理模块等;基于容器的混合云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户登录混合云管理服务器,步骤二、用户添加需要对接的云堆栈,步骤三、用户进行各云堆栈的认证及信息同步,步骤四、用户选择是否部署PaaS服务等。本发明能够使用容器来部署各种开源云平台服务、混合云管理系统的各种服务和构建PaaS平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使用方便,统一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云管理系统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容器的混合云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领域,虚拟化技术及虚拟机一直是主流技术,但是这些年容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容器LXC(内核虚拟化技术)技术在linux2.6(2.6内核版本)的kernel(核心)里就已经存在了,其设计之初并非为云计算考虑,缺少标准化的描述手段和迁移性;在2013年Docker(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技术出现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Docker建立在LXC的基础上,与任何容器技术一样,就该程序而言,它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处理器和内存等部件。容器与虚拟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虚拟机管理程序对整个设备进行抽象处理,而容器只是对操作系统内核进行抽象处理。容器可以使用Docker封装、交付和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成为轻型的、可移植的、自给自足的LXC容器,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混合云管理已经成为云计算技术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混合云管理主要指能够同时管理公有云及私有云的平台,其范畴目前基本定位在IaaS及PaaS层面。其中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通过Internet(互联网)使用,从公有云来看,目前主流的有AWS(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Azure(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阿里云等。其中私有云指的是使用专有资源的云计算平台,私有云又分为厂商私有云及开源私有云,厂商私有云具有代表性的是VMware(虚拟机软件),而开源私有云具有代表性的是OpenStack(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在私有云领域,目前主要专注于IaaS层面。
目前市场上的混合云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通过开源私有云平台进行扩充,以OpenStack平台为例,其他云平台作为OpenStack平台的一部分接入。比如VMware的虚拟化计算部分通过OpenStack的Nova(新星)接入,VMware的网络部分通过OpenStack的Neutron(模块)接入。其公有云也是通过类似方式统一被OpenStack平台管理。另外一种是在私有云及公有云平台之上构建一个抽象层,在此之上通过各个平台提供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及服务接口进行整合。如OpenStack开放了对外的API,以便于其他系统,包括混合云管理系统与其对接;VMware也提供了驱动插件,以供别的系统与其对接;Amazon(亚马逊公司)等公有云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接口,用于其他系统的调用,如Amazon的EC2/S3(数据库/为任意类型的文件提供存储服务)服务等。这两种系统目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种由于其本质还是开源私有云平台,不同私有云之间就存在很多不同之处,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差异更大,这导致必须对功能进行裁剪,随着接入的平台数量的增加,问题就更加明显;第二种从根本上杜绝了第一种系统的问题,每个云平台都是一个独立的堆栈,混合云平台位于这些堆栈的上层,通过各个堆栈的API或服务进行对接管理,结构清晰,扩展方便。但这样的系统也存在问题,在各个独立堆栈升级的时候,通过混合云平台很难进行升级及数据迁移。厂商云平台相对好一点,开源云平台都存在问题,比如OpenStack,其版本更新比较快,无缝升级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在建设混合云平台时这成为了最大的一个瓶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0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牌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