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104.5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3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志欣;丁勇;薛锋;罗远芳;贾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4;C08K3/34;C08K5/14;C08K3/32;C08K5/5357;C08K5/52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纳米阻燃剂 膨胀阻燃剂 机械性能 氮磷 阻燃硅橡胶材料 阻燃性能 协同 阻燃 制备 氮磷系阻燃剂 硅橡胶基体 重量百分比 二次污染 分散均匀 燃烧过程 燃烧性能 橡胶材料 硫化剂 凝聚相 复配 毒害 赋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硅橡胶68.0%‑82.0%,纳米阻燃剂0.5%‑5.0%,氮磷系膨胀阻燃剂18.0%‑25.0%,硫化剂0.5%‑2.5%。本发明的橡胶材料不含卤素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纳米阻燃剂在硅橡胶基体中分散均匀,只需少量就能显著降低硅橡胶的燃烧性能,而且还能使硅橡胶的机械性能提高,氮磷系阻燃剂能赋予硅橡胶优异的阻燃性能,且两者的阻燃机理均为凝聚相阻燃,协同效果显著,当二者复配使用时,既能改善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又能使硅橡胶的机械性能最大程度的保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共混、材料阻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上世纪40年代硅橡胶商业化以来,各种硅橡胶产品层出不穷,硅橡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等,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领域。但是硅橡胶极易燃烧,而且一经点燃便会放出大量的热,严重限制了硅橡胶的应用范围。因此对硅橡胶的阻燃改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卤素阻燃剂因其阻燃效率高,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影响小等优点,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经卤素阻燃剂处理的材料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有毒,有腐蚀性气体和大量的烟雾而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国内外对限制,禁止使用卤素阻燃剂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膨胀阻燃剂由于其无卤、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的特点,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添加了膨胀型阻燃剂的聚合物燃烧时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蓬松有孔封闭结构的炭质泡沫层。一旦形成,其本身不燃,但可削弱聚合物与热源间的热传导,并阻止气体扩散。一旦燃烧得不到足够的燃料和氧气,燃烧的聚合物便会自熄。这种多孔的炭层具有隔热、隔氧、无滴落并使火焰自熄的作用。因此,膨胀阻燃技术已成为非常活跃的阻燃研究领域之一,但是膨胀阻燃剂与基体相容性差,对材料机械性能影响较大,导致工程上难以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阻燃技术已成为阻燃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只需要添加极少量(小于5%)的纳米阻燃剂,即可显著降低材料的燃烧性能,而且纳米阻燃剂的加入还会使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将纳米阻燃剂引入环保的氮磷膨胀阻燃体系,构成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可以兼顾纳米阻燃剂和氮磷膨胀阻燃剂两者的特点;既能改善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又能使硅橡胶的机械性能最大程度的保持。
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制备的硅橡胶材料即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又能保持较高的机械性能。目前,硅橡胶阻燃领域还没有该种硅橡胶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膨胀阻燃剂恶化基体机械性能的缺点,提供一种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材料兼具好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纳米阻燃剂与氮磷系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硅橡胶材料,该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硅橡胶68.0%-82.0%,纳米阻燃剂0.5%-5.0%,氮磷系膨胀阻燃剂18.0%-25.0%,硫化剂0.5%-2.5%。
优选的,所述的硅橡胶为二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腈硅橡胶和二乙基硅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纳米阻燃剂为埃洛石、水滑石、蒙脱土、层状双氢氧化物、磷酸锆、氧化石墨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氮磷系膨胀阻燃剂为2,4,8,10-四氧-3,9二磷螺环[5,5]十一烷-3.9二氧-3,9-二三聚氰胺盐,三(新戊二醇磷酸酯-磷-亚甲基)胺、新戊二醇磷酸酯三聚氰铵盐和聚磷酸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硫化剂为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二异苯丙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