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切板胶合木—轻质混凝土组合楼板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1908.0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9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雁;宋亚磊;丁佩蓉;刘非微;傅云香;吴欢洲;戴笠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23 | 分类号: | E04B5/23 |
代理公司: | 32222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合木 旋切板 轻质混凝土 组合楼板 楼盖 抗剪连接件 楼板 格栅 传统钢筋混凝土 陶粒 建筑结构领域 双向钢筋网 陶粒混凝土 地震作用 紧固螺栓 面板固定 人行步道 有效减少 自攻螺栓 荷载 木格栅 木面板 中结构 纯木 浇筑 变形 地板 地震 传递 景观 桥梁 | ||
一种旋切板胶合木—轻质混凝土组合楼板体系,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包括旋切板胶合木格栅、抗剪连接件、自攻螺栓、基于陶粒的轻质混凝土面板。旋切板胶合木格栅由一定间距的木格栅和木面板组成,通过紧固螺栓将抗剪连接件与面板固定,面板上布置双向钢筋网后,浇筑陶粒混凝土,形成LLC体系。本发明和普通的纯木楼盖相比,能够有效减少楼盖的变形、振动和传音;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楼板相比,组合楼板的自重更低,地震中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及传递到基础的荷载都更小。本发明的旋切板胶合木‑轻质混凝土组合楼板可以用于地板、楼板、景观桥梁及人行步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切板胶合木—轻质混凝土组合楼板(LLC)体系。
背景技术
通常建筑中的楼盖大都由顶棚、普通混凝土楼盖和面层组成,而在木结构建筑中,一般采用木格栅组成木楼盖。混凝土楼盖结构自重较重,其隔音、隔振效果不好;而纯木楼盖刚度较小,变形较大。目前已有的木-混凝土组合楼盖都是由普通混凝土和实木组成,而我国木材资源紧缺,采用普通混凝土的组合楼板自重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建筑中楼盖的不足,提供一种旋切板胶合木—轻质混凝土组合楼板(LLC)体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切板胶合木—轻质混凝土组合楼板体系,其特征是,包括旋切板胶合木格栅、轻质混凝土面板,所述旋切板胶合木格栅由木面板、置于木面板底部的若干木格栅组成,若干木格栅平行而置,并均匀布置于木面板底部;所述木面板上表面铺设有一层防潮纸,在防潮纸上涂刷GS防水材料,在木面板边沿均匀设置若干抗剪连接件,而后在GS防水材料上布置双向钢筋网,最后浇筑轻质混凝土面板。
所述木格栅顶部开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槽口,所述木面板与木格栅之间设有与梯形槽口相匹配的梯形木条,该梯形木条置于梯形槽口内。
所述梯形木条顶部用PF胶与木面板底部连接,在梯形木条的两斜面、底部分别涂覆PF胶后,将梯形木条插入木格栅顶部的梯形槽口内。
所述防潮纸具有防潮透气功能,并通过木胶铺设于木面板上表面。
所述GS防水材料为液料与粉料组合而成的双组份防水材料。
所述液料由丙烯酸乳液和助剂组成,所述粉料包括水泥、级配砂、粉煤灰、矿粉组成。
所述轻质混凝土面板为陶粒混凝土制成,由水泥、水、砂、陶粒、粉煤灰、矿粉、外加剂组成。
所述陶粒混凝土的各组份之间的质量比为,水泥:水:砂:陶粒:粉煤灰:矿粉:外加剂=270:150:704:442:100:31:7.62。
所述抗剪连接件由与木面板连接的矩形底座、置于底座上方的空心方形立柱构成;矩形底座与木面板接触处开有螺栓孔,抗剪连接件通过自攻螺栓与木面板固定。
所述旋切板胶合木格栅为意杨木材。
所述旋切板胶合木格栅抗拉强度为30~50MPa,轻质混凝土面板抗压强度30~40Mpa,浇注成型后表面光滑,色泽均匀。
本发明包含了旋切板胶合木格栅、抗剪连接件、一般连接件(自攻螺栓)、基于陶粒的轻质混凝土面板。旋切板胶合木格栅由一定间距的木格栅和木面板组成,通过紧固螺栓将抗剪连接件与面板固定,面板上布置双向钢筋网后,浇筑陶粒混凝土,形成LLC体系。旋切板胶合木面板,其底部隔一定间距,用PF胶粘贴上小下大的梯形木条,在木格栅顶部开有与上述梯形木条尺寸相同的槽口。
旋切板胶合木是以顺纹方向按序组坯,端部斜接、搭接或对接,然后经涂胶、热压等工序压制而成的一种高强度的结构材料,其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精确和平直度优于其它结构材,并且加工方便,可锯切、刨切、凿眼、开榫样、钉钉等,经阻燃处理后,耐火性高于钢材,耐候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1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