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油化热带玉米的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7886.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5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番兴明;刘丽;张培高;陈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带玉米 高油 自交系 籽粒 育种 抗病性 温带高油玉米 农作物育种 配合力测定 供体亲本 连续自交 轮回亲本 受体亲本 显著水平 粗脂肪 含油量 配合力 单株 种胚 杂交 筛选 种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油化热带玉米的育种方法,属于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将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作为供体亲本与作为受体亲本的热带玉米自交系杂交得到F1代种子。用F1代单株与作为轮回亲本的热带玉米进行四轮回交,得到BC4F1代种子;筛选出所述BC4F1代种子中种胚平面占籽粒平面面积80%以上的种子进行种植,将得到的单株连续自交两代,得到BC4F3代种子;对BC4F3代种子进行配合力测定,将配合力达到显著水平P>0.05,含油量达到9.0%以上的种子作为高油化热带玉米种子。本发明方法育成的高油化热带玉米全籽粒粗脂肪达到10.0%以上,又兼有优异抗病性和高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油化热带玉米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以玉米为支柱的饲料工业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但目前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大多是普通玉米,营养品质较差,不能满足现代饲料产业及加工业发展需求。高油玉米(含油量>8%)是高技术培育的一种新型优质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具有高油高能、营养全面等特点(我国高油玉米育种及其发展趋势,宋同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40-42)。国内外饲养试验表明,用高油玉米养猪,比普通玉米饲料日增重提高20%以上,减少饲料14%;养鸡日增重可提高8~10%,且不需要额外添加脂肪,从而降低了饲料成本,因此高油玉米是畜牧养殖、油脂加工等行业的优质原料(Adams KL,Jensen AH.High-fat maize in diets for pigsand sows.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8,17:201-212;李德发,周润民,高油玉米对肉用仔鸡的营养价值,中国饲料,1994,(1):12-13)。
美国Illinois大学最早开始高油玉米的研究,历时近百年含油量由1896年的4.7%提高到1989年的19.3%(Dudley JW,Lambert RJ.Ninety generations ofselection for oil and protein in maize.Maydica,1992,37:81-87)。目前,现有技术中可用于育种的高油群体仅有4个,包括伊利诺高油(IHO)、北农大高油(BHO)、Alexho高油(ASK)和瑞德黄马牙高油(RYD),因此高油玉米存在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的重大缺陷,特别是美国跨国公司杜邦公司和伊利诺伊玉米种业公司联合购买了包括ALEXHO和IHO在内的全部高油玉米种质的独家使用权,高油玉米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机构,严重限制了高油玉米的发展(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策略,陈绍江,科技导报,2004,(2):52-55)。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油玉米研究,经过多年不断改良和创新,创造出多个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油玉米群体,并利用这些种质选育出10多个含油量在10%以上的高油玉米品种(从高油玉米之成功看我国玉米育种之创新,陈绍江,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1):59-63)。普通玉米高油化技术即三利用技术的提出并成功应用使我国的高油玉米育种成为国际领先领域(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策略,陈绍江,科技导报,2004,(2):52-55)。但目前国内外选育的高油玉米品种以温带玉米为主,普遍表现抗病性差,产量显著低于大面积推广的普通玉米品种,严重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油化热带玉米的育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油玉米的抗病性和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油化热带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7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