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5688.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彬希;叶菲菲;张娟娟;贾梦虹;肖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色 润滑油 脱色剂 油品脱色 除杂质 脱色率 | ||
本发明涉及油品脱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方便快捷,对脱色剂的用量、脱色处理的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均要求不高,并且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处理后,润滑油的脱色率较高,并且酸值不会上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品脱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的润滑油消费量增加,相应也导致日益增多的废润滑油产生。废润滑油的填埋或焚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间接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但废润滑油又可以作为资源回收并再生利用,将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改进已有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变废为宝,再生出满足行业要求的基础油是合适的选择。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构成,两者比例分别占80%-90%、10%-20%。润滑油也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大部分化学组成为多种碳氢化合物,少部分为非碳氢化合物。各种润滑油使用寿命受到油的品种、使用的机器的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限。润滑油性能降低或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空气及高温下的氧化影响,混入油中的金属微粒、水分及杂质等,又将加速油品氧化,因此润滑油随着服务时间延长,其颜色越来越深,酸值增大,沉淀物、油泥、漆膜等增多,这些物质在装置中会引起仪器的故障,从而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润滑油。废润滑油则除了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外,还相应引入了一部分污染杂质。这些杂质包括含铅抗爆剂的分解产物、燃烧过程的酸性产物、未完全燃烧的烟粒子、氧化产物、低温油泥、金属的有机酸盐、添加剂的化学反应产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微粒、重馏分燃料、水、外界尘埃。
通常,废润滑油的处理一般有丢弃、焚烧、道路油化、去除重金属后成燃料油、再生为润滑油等。前三种废油处理方式对环境中土壤、水系、大气等造成污染,且不符合和谐生态的环保要求。废润滑油可采用化学方法脱除重金属后,脱金属油又能够作为燃料油使用;采用合适的技术对废油进行加工,除掉变质组分和杂质等,废润滑油也能够成为再生润滑油而加以使用。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可分为传统再生工艺及新型再生工艺。传统再生工艺包括硫酸-白土工艺、溶剂精制、加氢精制等;新型再生工艺包括短程蒸馏再生工艺、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近年来,废油再生工艺分被分为三类。第一类叫做再净化,主要以脱除废油中的水及机械杂质等为目的,机械杂质往往悬浮或以胶体形式稳定分散于废油中,包括沉降、过滤、离心、絮凝等处理步骤。第二类废油再生工艺称为再精制,其基于再净化工艺阶段补充化学精制或吸附精制等,例如采用化学法破乳或脱金属、白土吸附精制、硫酸-白土精制等处理沉降离心后的油品,可得到可供使用的金属加工液、脱模油、满足一般性能要求的润滑油等。第三类废油再生工艺叫再炼制,以蒸馏阶段为典型特征,包括与蒸馏工艺联用的白土工艺、酸-白土工艺、加氢工艺等。
在润滑油生产或者废润滑油再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脱色处理。脱色对于提高油脂的质量十分重要。脱除油脂色泽的方法有日光脱色法、化学药品脱色法、加热法和吸附法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吸附脱色法。吸附脱色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物质,如酸性白土和活性炭等加入油脂中,在加热情况下,吸附油脂内的色素及其它不纯物质。
通常使用的脱色剂有活性白土和活性炭。活性白土有天然活性白土与无机酸处理的活性白土两大类,通常后者吸附力更强。活性白土能够吸附碱性原子团和极性原子团、残留的酸、酚类及其他悬浮杂质。但是其要求待处理的油脂水分含量很低,并且活性白土在脱色后油脂的酸价回升明显,氢过氧化物和次级氧化产物含量升高,造成油品品质的下降。活性炭能够吸附疏水性、高分子物质、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但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太强,使用后会降低油脂的产量。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5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