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求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7760.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贾志娟;王永刚;杨艳艳;刘新新;黄有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志娟 |
主分类号: | G06F21/56 | 分类号: | G06F2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4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杂 网络 计算机病毒 传播 方法 | ||
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求源方法,涉及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①.构建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图;②.构建病毒感染状态向量;③.构建免疫状态向量;④.构建网络时序状态矩阵。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求源方法,是控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一种有效策略,进一步丰富了计算机病毒防御体系,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求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办公、娱乐等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网络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已给互联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成为网络上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病源特征,并提出有效的防御策略已成为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首要任务。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其特点是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计算机病毒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事实上人们无法从程序代码方面准确区分出计算机病毒和正常程序,因为计算机病毒就是一段程序。因此,计算机病毒是不可判定的,也就是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病毒问题,不可能用一个杀毒程序清除所有的计算机病毒程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以网络为传播路径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大,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给互联网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之所以日益猖獗,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病毒大多数是主动传播的,其可以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从而感染破坏计算机主机,并且,计算机病毒利用系统、网络等漏洞进行传播,使人们防不胜防。从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当前关于计算机病毒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传播模型方向,且主要考虑生物学病毒传播模型而建立。现主要是丰富已有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将影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各种因素考虑进来,尽可能构建能准确刻画计算机病毒传播特性的模型。该类模型并不能确定的判别出哪个是计算机病毒源,因此,无法从源头抑制病毒的传播。
利用复杂网络模拟实际生活中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式,并探索出控制和根除计算机病毒源头的最优策略,是计算机病毒防御方面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求源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①.构建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图;
②.构建病毒感染状态向量;
③.构建免疫状态向量;
④.构建网络时序状态矩阵。
所述步骤①采用连接矩阵En×n描述网络的连接情况,其中eij=1表示节点vi和节点vj在网络中直接相连,eij=0表示节点vi和节点vj在网络中不相连,且eij=eji。
所述步骤②利用SIR模型研究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志娟,未经贾志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7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