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7060.2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陶海萍;王锴 |
地址: | 52327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电气产品 轴承圆筒 旋转稳定 时轴 施加 输出 运转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通过在轴的输出侧设置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二轴承圆筒部,能够通过该第二轴承圆筒部保持施加于轴的负荷,从而使马达运转时轴的旋转稳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技术中,马达一般具有轴承部件以及轴承保持部件,其中,轴承保持部件具有供轴承部件插入的轴承部件圆筒部,轴承部件具有用于支承轴的轴承圆筒部。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轴的输出侧由于轴承部件的轴承圆筒部径向尺寸较小,可能使得马达运转时轴的旋转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通过在轴的输出侧设置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二轴承圆筒部,能够通过该第二轴承圆筒部保持施加于轴的负荷,从而使马达运转时轴的旋转稳定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转子保持架,其具有呈圆筒状的圆筒部以及盖部,并固定于所述轴的上部;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轴承部件,其是烧结含油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轴承保持部件,其供所述轴承部件插入;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以及电路基板,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件,其中,所述轴承保持部件具有:轴承保持圆筒部,其供所述轴承部件插入;凸缘部,其从所述轴承保持圆筒部的下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筒部,其从所述凸缘部的外端向轴向下方延伸,所述轴的下端向所述筒部的轴向下方突出,所述轴承部件具有:第一轴承圆筒部;以及第二轴承圆筒部,其外径比所述第一轴承圆筒部的外径大,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位于所述筒部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圆筒部与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通过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轴承台阶部连接,所述轴承台阶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圆筒部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各自具有轴承面,它们分别隔着间隙而与所述轴的外周面相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轴具有轴间隔部件,其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的下端面相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在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的所述下端面与所述轴间隔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在所述第一轴承圆筒部的上端面与所述转子保持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第二垫片是波形垫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圆筒部的外周面具有突出部,其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比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小,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圆筒部的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所述第二轴承圆筒部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电气产品,其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马达。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轴的输出侧设置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二轴承圆筒部,能够通过该第二轴承圆筒部保持施加于轴的负荷,从而使马达运转时轴的旋转稳定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