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后快速冷却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4214.2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左春洲;王勇军;李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电芯 氮气 快速冷却工艺 抽真空 烘烤 生产周期 真空干燥箱 产品出货 氮气置换 电芯干燥 鼓风循环 冷却过程 生产效率 停止加热 温度恒定 箱内水 有效地 锂电池 失重 重复 放入 鼓风 吸水 进度 |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后快速冷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放入真空干燥箱;(2)升温并氮气置换3次至温度80‑85℃,保持温度恒定;(3)抽真空至0.09‑0.10MPa并保持5min,充入氮气10min,鼓风20min;(4)重复步骤(3)15‑20次,停止加热,再重复步骤(3)5‑10次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干燥失重≤0.05%。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箱内水气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本发明采用抽真空‑充入氮气‑鼓风循环操作,加快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干燥速度,有效避免了在冷却过程中电芯再次吸水的问题,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产品出货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后快速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容量大,自放电小,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军用产品等多个领域。为除去电池内部的水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在注液前需要进行烘烤步骤。目前通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工艺为在90℃烘烤36-72小时,烘烤时间结束后电芯本体温度达到60℃~80℃,因此需要搁置4~6小时使电芯本体温度降到25℃~40℃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入手套箱内注液,此烘烤工艺对生产制程时间无形延长4~6小时,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和出货进度,因此有必要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工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艺步骤简单,能快速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效率,从而缩短生产制程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后快速冷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放入真空干燥箱;
(2)升温并氮气置换3次至温度80-85℃,保持温度恒定;
(3)抽真空至0.09-0.10MPa并保持5min,充入氮气10min,鼓风20min;
(4)重复步骤(3)15-20次,停止加热,再重复步骤(3)5-10次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干燥失重≤0.0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氮气置换具体步骤为:抽真空至0.09-0.10MPa,充入氮气10min,鼓风10min。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鼓风方式为在箱内采用涡流式鼓风。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工艺,在加热升温的同时对真空干燥箱进行3次氮气置换,有效的避免了箱内水气对锂电池电芯的影响以及氧气对电芯材料的影响;
2.本发明采用抽真空-充入氮气-鼓风循环操作,以加快真空干燥箱内的气体流动与循环速度,从而加快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干燥速度;
3.本发明在冷却过程中,同样采用抽真空-充入氮气-鼓风循环操作,有效避免了在冷却过程中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再次吸水的问题,减少电芯因冷却需搁置4-6小时时间,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产品出货进度;
4.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烘烤工艺,在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适宜,气流循环速度快,有效避免隔膜闭孔问题,也不易导致孔隙率下降或隔膜收缩或短路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及设备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4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