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3363.7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中静;杨楠;邹苏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山西欣奥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民盛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流 电网 系统 监控 方法 | ||
1.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对象为直流微电网系统(1),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系统(1)包括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直流微电网连接功率电路(101)、直流微电网通信总线(102);所述的监控系统(2)包括本地监控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策略优化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交换模块,远程监控模块;此外,直流微电网系统(1)中的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均集成有电压电流传感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集成的电压电流传感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用于采集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并通过直流微电网通信总线(102)传送给本地监控模块;
本地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并显示直流微电网系统(1)当前潮流分布和故障报警信息,并用于显示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的额定参数和运行状态;并能够设置直流微电网系统(1)的安全阈值、安全级别以及数据更新频率;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将采集到信息进行数据识别,识别的数据包括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的地址信息,设备信息,电压电流信息;最后将识别后的信息进行分类,以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为组分类显示;
策略优化模块根据信息处理模块得到的直流微电网系统(1)运行状态信息和本地监控模块所设置的直流微电网系统(1)的安全阈值、安全级别以及数据更新频率,结合直流微电网系统(1)优化控制算法,得出优化控制策略;通过策略优化模块可提高直流微电网系统(1)监控系统(2)的智能性,便于用户更好的监控直流微电网系统(1);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分组存入数据库中;
数据交换模块用于将数据存储模块中的及时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模块中;并用于接受远程监控模块所发出的信息,传入数据存储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信息处理模块能够保证本地监控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信息通信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及时发现和处理直流微电网系统(1)故障状态;
远程监控模块用于接受数据交换模块得到的数据,并在远程平台上显示直流微电网系统(1)当前潮流分布和故障报警信息,并显示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的额定参数和运行状态;用户根据远程监控模块接收的优化控制策略并结合用户实际需求,生成新的控制策略发送到数据交换模块,进一步传递给本地监控模块并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1)的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的运行状态;达到快速高效的监控直流微电网系统(1)的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的运行的目的,并及时有效处理直流微电网系统(1)的电源模块、负荷模块、储能模块、并网控制器故障,进而减少直流微电网系统(1)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1)优化策略可选用基于用电成本最低的优化控制算法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或者基于直流微电网系统(1)能量损耗最小的优化控制算法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交换模块与远程监控模块的通信方式选择WIFI,其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很快、健康安全,能支持多种平台使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远程监控模块选择移动终端为远程平台;移动终端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其功能强大,现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移动终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序的灵活开发、安装及运行;具备PC级的处理能力,可以处理繁琐的数据;具备高速数据网络接入能力;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体验感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山西欣奥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山西欣奥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3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