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裂褶菌及其驯化栽培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3054.X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花;贺凤;胡惠萍;刘远超;莫伟鹏;黄志勇;吴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C12N1/14;C05G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裂褶菌 及其 驯化 栽培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裂褶菌及其驯化栽培方法和应用。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HMGIM‑S140099,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6236。本发明从广东省分离得到新菌株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HMGIM‑S140099,该菌株具有非常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裂褶菌及其驯化栽培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俗称:八担柴、白花、天花菌、白参菌、树花。隶属于真菌界(Mycota),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
裂褶菌子实体个头小,呈扇形或掌状开裂,通常覆瓦状叠生、簇生或群生,形似小菊花。菌盖长为6~50mm,宽8~30mm,厚1~3mm,菌盖表面白色、灰白色、肉褐色至黄棕色,密披茸毛或粗毛,具有多个裂瓣,韧肉质至软革质,边缘内卷。菌褶白色、灰白色、淡肉色或带紫褐色,不等长,褶缘中部纵裂成深沟纹。菌肉厚约1mm,白色,革质,柔韧,无味,干后强烈收缩,吸水后恢复原状。子实体无柄或有短柄。孢子印白色或淡肉色,担孢子5~7×2~3.5μm,椭圆形或腊肠形,光滑,无色,非淀粉质。
分布:裂褶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菌种资源非常丰富。
生境:散生至群生,常叠生于腐木或腐竹上
药效:裂褶菌子实体幼时,质嫩味美,具有特殊的浓郁香味,性平,味甘,能滋补强壮、扶正固本、镇静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精神不振、头昏耳鸣、虚汗,是一种高档食药用菌,其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裂褶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含有丰富的免疫性多糖、蛋白质、生物活性L型氨基酸、多种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分别对心血管和肝、肾等多种器官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并具有抗癌、抗衰老、抗炎症等功效,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抗辐射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裂褶菌多糖已被开发成抗肿瘤制剂,结合放化疗用于治疗子宫颈癌、胃癌和乙肝病毒等的治疗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可食药两用的,采自广东地区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HMGIM-S140099,该菌株已于2016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236。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HMGIM-S140099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将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HMGIM-S140099母种接种到装有原种培养基的袋中,于25℃恒温下遮光培养,直至菌丝吃满料即得原种,原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装有栽培料培养基的袋中,于25℃恒温下,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避光培养,待菌丝长满栽培料培养基后,进行出菇管理;
所述的出菇管理是控制温度在23±1℃之间,空气相对湿度60-80%之间,光照为100-200lux,二氧化碳含量刚出原基时控制在2000ppm以上,在子实体生长期,调整温度20-23℃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5%之间,光照约200-300lux,保持二氧化碳含量在1200ppm以下。
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高粱79%,小米20%,CaCO31%,按其含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然后再加水,使含水量为55-60%,由此得到原种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阿魏菇液体菌种野外接种阿魏植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