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2098.0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4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宋连腾;刘忠华;李潮流;王昌学;程相志;周金昱;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脆性指数 应力应变关系 算法计算 岩石 岩心 测量储层 曲线通过 岩石力学性质 致密 破裂 申请 统一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量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测岩心进行破裂实验并获取待测岩心的应力值与应变值;基于获取的应力值和应变值生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通过第一算法计算峰前脆性指数;基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通过第二算法计算峰后脆性指数;基于峰前脆性指数以及峰后脆性指数通过第三算法计算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该方法是一种综合的脆性指数判别方法,克服了之前参数多、标准不统一的难题,为致密储层岩石力学性质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岩石力学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等致密油气储存在致密储层中。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这些致密油气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但由于致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非常低,一般情况下无自然产能或者自然产能较低,需要进行规模压裂才能产出工业油气流。储层的脆性是寻找相对优质储层、遴选射孔改造层段以及设计压裂规模的重要基础参数。
现有的储层脆性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例如,1、基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动态弹性参数法(参见2008年《SPE》,Rickman R和Mullen M J等著作的《Apractical use of shalepetrophysics for stimul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all shale plays are notclones ofthe Barnett Shale》);2、基于储层的岩心分析或测井评价的岩性参数指示法,然而,上述的两类方法均存在多解性。
岩心的脆性测量方法还包括有基于破裂实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上述的多解性的问题。前人对基于破裂实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H.Honda和Y.Sanada提出以硬度和坚固性差异表征脆性(参见杂志《Fuel》中文章《Hardness ofcoal》);2、V.Hucka和B.Das建议采用试样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差异表示脆性(参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and Geomechanics Abstracts》中文章《Brittleness determination ofrocks bydifferentmethods》);3、A.W.Bishop认为应从标准试样的应变破坏试验入手,分析应力释放的速度进而表征脆性(参见论文集《Proceedings ofthe geotechnical conference》中文章《Progressive fail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echanism causingit》),但这些方法大多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没有较高的通用性,且仅仅考虑了破裂后的应力应变的关系,没有考虑到破裂前的应力应变关系。
李庆辉(参见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文章《页岩脆性的室内评价方法及改进》)提出基于全应力-应变的脆性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破裂前和破裂后的两种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但该脆性评价方法需要确定的参数较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如何使用较少的参数准确地测量储层脆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获取较少的参数情况下测量储层的脆性指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量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待测岩心进行破裂实验并获取所述待测岩心的应力值与应变值;
基于获取的所述应力值和所述应变值生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2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