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射式捕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9763.0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娟;李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13/00 | 分类号: | F41H1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射 捕捉 | ||
1.一种弹射式捕捉器,该捕捉器包括捕捉部件和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捕捉部件包括捕捉框(1)、捕捉网(2)、网盖(10)、固定杆(12),操作部件包括手柄(3)、弯杆(4)、调节杆(5)、弹射开关(6)、主杆(7)、弹性构件、延长杆(9)、拉杆(11);其中,主杆为可自由伸缩的伸缩杆,主杆(7)与捕捉框(1)所处平面垂直,主杆一端固定手柄(3),另一端与延长杆(9)一端铰链连接;延长杆(9)另一端与网盖(10)固定连接;与主杆平行的调节杆(5)具有弹性且为可自由伸缩的伸缩杆,调节杆(5)上端与拉杆(11)一端铰链连接,拉杆(11)另一端与延长杆(9)垂直固定;调节杆(5)下端与弯杆(4)一端垂直固定,弯杆(4)另一端垂直固定在手柄(3)与主杆(7)交界处;弹射开关(6)和弹性构件的下端也同时固定于弯杆(4)与主杆(7)连接处;
两根固定杆(12)一端同时固定于主杆上紧靠铰链连接处的下端,两根固定杆(12)另一端对称地固定于套有捕捉网(2)的捕捉框(1)上,主杆与捕捉框所处平面垂直,弹性构件的上端固定于固定杆与主杆连接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射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延长杆(9)通过铰链能够从与主杆处于同一条直线状态转动到与主杆垂直状态,转动角度限制为90度,且当延长杆转动到与主杆垂直状态时,网盖(10)刚好盖住捕捉框(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弹射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11)的长度与弯杆(4)的长度相等,拉杆(11)的长度与延长杆上从与主杆铰链连接端到固定拉杆位置处的长度相等;主杆(7)完全伸展时的长度等于调节杆(5)完全伸展时的长度与拉杆(11)的长度之和;调节杆(5)完全收缩时的长度等于主杆(7)完全收缩时的长度加延长杆(9)上从与主杆(7)铰链连接端到固定拉杆位置处的长度之和;延长杆长度与捕捉框距主杆的最短距离相同;主杆(7)与调节杆(5)上两铰链连接点的对角线长度小于捕捉框(1)距主杆的最短距离,实现通过铰链转动时刚好不碰到捕捉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弹射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构件为弹簧(8),弹簧套于主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射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构件为弹簧(8),弹簧套于主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7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