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高产率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8302.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3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祥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9/52 | 分类号: | C07D23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醚化反应 嘧菌酯 催化剂 高产率 制备 丙烯酸甲酯 邻羟基苯腈 氰基苯氧基 二氯嘧啶 羟基苯基 化合物B 甲氧基 嘧啶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高产率制备嘧菌酯的方法,采用逆向二步醚化反应合成嘧菌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由邻羟基苯腈(化合物B)和4,6‑二氯嘧啶(化合物C)在催化剂存在下先进行醚化反应得到4‑氯‑6‑(2‑氰基苯氧基)‑嘧啶(化合物D);(2)由化合物D与(E)‑3‑甲氧基‑2‑(2‑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化合物E)在催化剂存在下再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嘧菌酯;两步醚化反应使用同一种催化剂(化合物F)。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可将总产率提高到80‑8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的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的高产率制备嘧菌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嘧菌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农用杀菌剂产品,广谱、高效,被广泛生产和使用。嘧菌酯的合成一般先由苯并呋喃酮(化合物G)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与4,6-二氯嘧啶(化合物C)进行开环、醚化反应,然后在硫酸氢钾存在下进行消除反应得到(E)-3-甲氧基-2-(2-(4-氯-6-嘧啶)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化合物H),最后由化合物H与邻羟基苯甲腈(俗称水杨腈)再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嘧菌酯。为了提高产品的收率,一般需要使用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现在国内多数企业采用如专利CN1062139A所述的方法合成,由化合物G合成到化合物H的收率仅为60%左右。使用铜盐(如氯化亚铜等)作为最后一步醚化反应的催化剂,一般收率在85%左右,最终产品纯度只能95%左右。此工艺总收率低,产品纯度不高,且含铜废水处理成本高,造成生产成本很高,没有竞争力。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高产率制备嘧菌酯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的高产率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逆向二步醚化反应合成嘧菌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由邻羟基苯腈(化合物B)和4,6-二氯嘧啶(化合物C)在催化剂存在下先进行醚化反应得到4-氯-6-(2-氰基苯氧基)-嘧啶(化合物D);其中化合物B、化合物C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9-1.5:0.0005~0.1;
(2)由化合物D与(E)-3-甲氧基-2-(2-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化合物E)在催化剂存在下再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嘧菌酯;所述的化合物D、化合物E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9-1.5:0.0005~0.1;
两步醚化反应使用同一种催化剂(化合物F)。
其中烷基或烷氧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戍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及其含氧基;芳基包括苯基或取代苯基;酯基包括甲酸甲酯基,甲酸乙酯基,乙酸甲酯基,乙酸乙酯基。
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B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2~0.078;步骤(2)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D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2~0.078。
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B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3~0.06;
步骤(2)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D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2~0.06。
所述的二步醚化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的溶剂包括芳烃类、醚类、腈类、酰胺类或酯类溶剂,也可以不用溶剂。优选在溶剂中进行,这样容易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更干净,纯化更容易,收率更高。
所述的芳烃类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氯苯、甲基氯苯、二甲基氯苯或二氯苯;所述的醚类溶剂包括丙醚、丁醚、四氢呋喃、环氧六环;所述的腈类溶剂包括乙腈、丙腈或丁腈;所述的酰胺类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所述的酯类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丙酯或乙酸丁酯。
所述的溶剂是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苯、二甲苯、氯苯、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祥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祥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8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